一个仅有300头牛的农场,年营收可达6000万人民币,秘诀在哪里?一个只有60名员工的农会,怎么打造出遐迩闻名的有机品牌?3月9日至13日,赴台参加第四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的四川农业考察团,走进台湾部分农庄、牧场、农会参观考察。他们看到了什么?
一头牛的启示:全产业链发展
舒缓的山坡上,一群奶牛悠闲自在地吃草、栖息,空中弥漫着绿草、花朵的清香……走进台东县初鹿牧场,闻不到牲畜的异味,只见这自然生态的一幕。
这个台湾最大的坡地牧场,一共只有300头奶牛,不过,卖牛奶并非主要盈利点。牧场着力生态打造,以奶牛喂养带动观光休闲,每年吸引34万游客前来,仅门票收入就有400多万元人民币。
除了草地上观光的人群,“牛奶制品专卖店”里也是人来人往,游客穿梭在货架间,挑选称心的物品。旅游部工作人员余佩真介绍,牧场开发了奶制品、日用品等,仅奶制品就有10多种,还有牛奶面膜、牛奶香皂等。这些产品不仅在牧场内销售,也外销到其他渔场、农会的卖场里。
不仅仅是初鹿牧场。考察团在新北市沪尾农业休闲区、台东县池上乡农会、花莲县立丰渔场等,都看到了这样集农业生产、精深加工、旅游于一体的一幕。“这才是以市场为导向,全产业链发展。”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强感叹,看到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个品牌的启发:让农民动起来
来到花莲县寿丰乡农会的卖场“丰华再现馆”,第一眼就看到有机蔬菜售卖专区。
寿丰乡是全台可耕作平原面积最宽广的乡镇,户籍1.8万人,其中有8000人从事农业生产。从2002年推广有机栽培开始,经过10余年的发展,将6公顷休耕农地变身为有机基地,“果艳”品牌覆盖鲜果到天然加工品,有机食品宅配会员已超过一千户。
品牌的树立与寿丰乡农会的努力密不可分。农会将每年收入的62%用做技术推广,通过包技术、包销路、包价格,指导农民进行有机栽培;同时发展体验农业旅游,把消费者引到田间地头,让他们认识和体验有机食品,扩大知晓度。
以生态闻名的南投县桃米社区,也是在社区发展协会的引导下,发展有机农业,将生态保育、休闲产业融为一体,孕育出多样的自然生态。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吸引”了全台29种蛙类中的19种入住,还有42种蜻蜓、58种鸟类。种植的有机农业,售卖的蔬菜价格比寻常蔬菜高一倍,还供不应求。每周都有不少旅客来社区感受自然生态的环境。全村1200多人,每年的生态产业收入达3000万人民币。
“他们把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了一体。通过协会组织,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生态农村建设好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介绍,借鉴这些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我省拟培育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面向市场激发活力,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
原标题:300头牛的牧场 怎么创造出6000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