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各地创新举措 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017-04-05 07:48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去年以来,在凉山州喜德县,全县170个行政村都办起了农民夜校。县里为每个贫困村每年划拨了一万元的夜校工作经费,同时还联系帮扶人员和专家担任老师,贫困农户通过学习政策、知识、技术,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近日,凉山州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高山村的彝族群众在用自家新购的旋耕机耕地,结束了用牛马耕地的历史。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全省各地创新举措,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3月30日,宜宾市兴文县五星镇。早上8点,天空淅淅沥沥飘着雨,但大同村一组贫困户王宜祥干活的热情却没有受天气的影响。割草、碎草、拌入酒糟和饲料……不到两个小时,王宜祥就为自己养的12头牛做好了“早餐”。

去年6月,王宜祥用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牛棚。村里的连天山生态肉牛专业合作社为他买了12头牛。“要甩掉穷帽子,就靠这牛和我们这双手了。”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如何增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近日,本报记者行走泸州、宜宾、自贡等地,探寻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新举措。

借牛还牛

劳动所得才是硬道理

2008年王宜祥的父母因病去世,家里欠下十几万元的外债。

“养起牛来,生活就有希望了。”王宜祥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头牛7300元,养9个月后,可卖到14500元。刨去饲料等成本,每头牛能赚4500元。

“买牛的钱是合作社出的,卖牛的时候再把本钱还回去就行。合作社还为牛买了保险并提供技术支持。”王宜祥说。

买牛不花钱,这还得从2015年说起。“当时给大同村划了2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我们把钱投到合作社中,每个贫困户有8000元到1.3万元不等的股金,村民享有每年股金5%的保底收入,年底时还会进行二次分红,合作社还为愿意养牛的贫困户买牛。”五星镇人大主席高登奎说。

“开始的时候贫困户还不相信养牛能赚钱,只有王宜祥等十几户敢养。现在看到有人赚钱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愿意养牛了!”合作社负责人汪启均说。

兴文县扶贫移民局项目股股长柴光福表示,下一步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大同村的产业扶贫模式。

建档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月31日,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杨香俊再次来到这里讲授枇杷种植技术。

“他的课很具有操作性。”李兴华是纳溪区渠坝镇雪龙村的贫困户。他打算在自己刚开办的农家乐里搞枇杷种植,了解到这里有培训后,就赶了过来。

而这次枇杷种植技术课程,就是根据贫困户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培训。

目前,泸州市已对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调查摸底,制发《泸州市农村建卡贫困户劳动者培训意愿汇总表》。“我们有的放矢,精准培训。”泸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泸州市还建立台账,跟踪每月扶贫培训的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受培训贫困户技能培训的工种、参培人数、培训效果等,确保技能扶贫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泸州市纳溪区还专门成立能人讲师团,请当地的土专家为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

3月31日,纳溪区的烹饪技巧讲师团,就针对跑山鸡的做法,专门开展了一场培训。“清明假期,不少游客将到这里来玩,很多开有农家乐的农户都想做点特色菜,这次就专门讲跑山鸡的烹饪。”讲师团成员楚帮华说。“我们按照群众培训需求和意愿,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和发展方向,推选本地技术能手、致富能人、模范人物组成能人讲师团。”纳溪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泸州市的贫困户培训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有近万人参与全市贫困家庭技能培训活动。

原标题:三个“土方子”为贫困户“造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