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经济日报》:门槛降下来 企业多起来

2017-05-28 08:04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今年1月1日至5月18日,四川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5866户,新增注册资本4505.66亿元,两项指标均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这和成都下好“宽进放活”先手棋、提升“放管服”效率密不可分。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成都明确提出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通过不断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成都的市场主体发展潜力正在逐步放大。

以大学生创业为例,成都信星网虚拟产业园招商部总监王丽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两名大学毕业生在成都高新区创业进行计算,租一个相对便宜的工位每月费用为600元,4个工位每年需要花费租金28800元。聘请一名财务人员和一名办公室人员,按照人均工资每月3500元,两人一年工资花费84000元。仅这两项费用保守估计每年为112800元。“对于刚创业的大学生费用压力不小,如果他们将企业注册托管到我们园区,创业初期每年仅需支付3000元的财务费用。”王丽瑛说。

“根据《成都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对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从事经营以及创业初期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小微企业实施‘一址多照’,支持他们与托管企业签订协议,通过住所托管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成都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黄维新向记者介绍。截至2017年5月18日,成都共办理企业集群登记7437户。

“有人形容我们是一个没有围墙的产业园。一个专业人员可以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除了帮助企业节约创业成本外,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我们能预判企业是否正常运转,何时需要验资、出具企业信息年报。甚至在我们的企业名录库里面,帮助他们牵线搭桥,对接合作伙伴。”王丽瑛表示,众多企业不仅共享了一个注册地址,也共享了一个专业人员。

如果说“一址多照”放宽了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释放了场地资源,那么“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则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减负”。

以前,要创办一家企业,涉及226个前置许可,如今,这一数据已锐减至28项。

“通过实施‘先照后证’,工商局在为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就告知申请人后置审批事项和相应审批部门,在办理登记注册后,再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相关审批部门,通过‘双告知’构建责权明晰、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黄维新介绍,截至2017年4月末,成都市政务中心工商窗口共向相关职能部门推送“双告知”信息26501条。

从曾经的“企业围着政府转”到现在的“政府追着企业跑”,成都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商事制度改革红利得以进一步释放。

(原载《经济日报》2017年5月26日第06版)

原标题:门槛降下来 企业多起来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