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4400万吨

2017-06-05 07:12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6月3日,环保部发布《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以下简称“年报”),对2016年全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情况进行了详细披露。

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年报指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比2015年削减1.3%。

国一前和国一标准汽车

占汽车排放总量约一半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据年报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95亿辆,比2015年增长8.1%,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1.4万辆。

在纳入年报统计的2.76亿辆机动车中,国一前标准的汽车占1.0%,国一标准的占5.4%,国二标准的占6.4%,国三标准的占24.3%,国四标准的占52.4%,国五及以上标准的占10.5%。

刘炳江说,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41.0%。

年报指出,2016年, 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比2015年削减1.3%。其中,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8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分别为:一氧化碳(CO)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HC)422.0万吨,氮氧化物(NOx)577.8万吨,颗粒物(PM)53.4万吨。

不仅如此,汽车对上述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在逐年增加。2011~2016年,全国汽车四项污染物排放量由3770.6万吨增加到3939.3万吨,年均增长0.9%。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一前标准和国一标准的汽车仅占总量的6.4%,但是,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却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3.8%、54.8%、41.3%、65.2%。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表示,近几年,国家主要是加强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基本淘汰完成,但对国一标准的汽车淘汰工作尚未大范围展开,目前仅北京等有限的几个地方在做。

“对国一标准的汽车淘汰阻力会很大,首先在法律上的依据不足。如果不给予财政补贴的话,淘汰推进会很困难。但是,如果要给予财政补贴,又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压力。”岳欣认为,严格意义上说,国一标准的汽车并非是超标车,淘汰工作需要逐步推进。

新增机动车

仍将带来压力

数据显示,2011~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2.08亿辆增加到2.76亿辆,年均增长5.8%。其中,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长达到14.8%。

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中,柴油车和重型车成为排放大户。去年,全国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颗粒物超过90%。

同时,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贡献也不容忽视。2015年,工程机械保有量690.8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近9.0亿千瓦,船舶保有量16.6万艘,飞机起降856.6万架次。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84.4万吨,碳氢化合物70.4万吨,氮氧化物563.9万吨,颗粒物47.2万吨;其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接近于机动车。

年报指出,当前,我国移动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空气污染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区,移动源对PM2.5浓度的贡献高达20%~40%。在极端不利条件下,贡献率甚至达到50%以上。

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还将新增机动车1亿多辆,工程机械160多万辆,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1.5亿多千瓦,车用汽柴油1亿~1.5亿吨,由此带来的大气环境压力巨大。

岳欣认为,未来在柴油车、重型车和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源排放的控制上都应该是重点,但汽油车的排放问题也不能忽视。“需要全面发力,否则在别的污染源控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汽油车的污染问题会开始凸显。”

刘炳江表示,环保部将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同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从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清洁燃油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车、油、路”同步,大力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4400万吨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