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市委首次提出天府文化,这既是对成都历史文脉精髓的凝练,对城市人文精神的萃取,也是对文化改革发展坐标的标定,对城市文化愿景的描绘,充分彰显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传承发扬天府文化的气质禀赋
成都是长江文明重要组成的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是物阜民丰的“天府之国”,是秦汉位列“五都”、唐宋享有“扬一益二”美名的千年古都。成都厚重博大的文化根脉,革故鼎新的文化活力,滋养出成都人勤劳善良的习性、尊德向善的操守、知遇感恩的情怀、崇文好艺的风尚、开明开放的气度、创新善成的智慧,凝练成“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的独特气质禀赋。天府文化的独特气质禀赋主要有三个特点:
独立性、传承性。“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都江堰自流灌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孕育出了成都这座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中心未移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十大古都,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天府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包容性、多元性。成都的富饶与安定,形成了“自古文人多入蜀”的风气,还有四次大迁徙以及躲避战乱灾荒的移民,在成都平原繁衍生息.本土文化包容万千,外来文化枝繁叶茂,天府文化在和谐包容中相互滋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开放性、创新性。历史上,成都既是古代商贸驿道上的商埠枢纽,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流沟通的前沿,城市的历史文脉因商贸和民族交流而开放流动,天府文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深度挖掘天府文化的丰厚底蕴
留住天府文化根脉和记忆,必须要深度发掘和系统梳理天府文化独具特色的丰厚底蕴,切实增强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固城市之根,扬城市之韵。以下文化符号是天府文化的主要代表。
成都大遗址。以宝墩为代表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遗址群”,以及江南馆街和东华门遗址等构成的成都大遗址体系,清晰呈现出了城市文脉和天府文化的地域特征。
水润天府。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告别洪荒,自流灌溉,泽被千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仓廪实,知荣辱,兴礼仪,滋养出特征鲜明的天府文化。
诗歌文化。“文宗自古出巴蜀”。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滋养出了城市的逸致闲情和绵延诗情,诗歌文化长盛不衰,是天府文化的精髓。
三国文化。三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璀璨夺目,尤其是刘备、诸葛亮等蜀国英杰,成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之一,代代供奉景仰。
传统工商业。汉唐以来,发达的手工业孕育出繁荣兴盛的商贸业,成都既是丝绸之路、蜀道、金牛道、茶马古道等古代商贸驿道上贸易货物重要原产地,也是商埠重镇,积淀下了天府文化悠久厚重的工商文脉。
成都交子。成都工商业发达兴盛,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1980年,成都诞生的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蜀都大厦”,延续着天府文化的货币意识和金融基因。
戏曲音乐。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清音、金钱板等成都戏曲是艺术才情的结晶。永陵出土的“二十四伎乐”石刻是迄今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
成都翰墨。后蜀主孟昶在成都创立的翰林图画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画院,后蜀成都画家黄荃是中国工笔画鼻祖。张大千、陈子庄等大家开宗立派,形成天府画派。
成都美食。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成都美食的创意创新生动诠释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推陈出新的天府文化品格,表达着天府文化的人文状态,成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美食之都”。
成都茶馆。清末成都街巷516条,茶馆454家。成都茶馆生动呈现着城市的闲情逸致和有容乃大的世态百相,是灵动传神的天府文化风俗画。
近代遗存。从保路运动到成都作为抗战大后方,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留下的600多处历史地名和90多处老建筑等,丰富了天府文化的本底。
民间收藏。成都现有非国有博物馆100家,数量全国第一,还有大量藏品散藏民间,丰富的民间收藏生动展示了天府文化的细节与温度。
宗教文化。佛道并盛是成都宗教文化的显著特点。佛道和谐相处,孕育着天府文化的包容气度。
推进天府文化创新发展
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城市之品,铸城市之魂,让天府文化成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丰厚滋养、文化沃土、突出优势和创造源泉,努力建设国际风尚、中国风范、成都风采的世界文化名城。
培育天府人文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市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增进文化自信。深入研究阐释天府文化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繁荣创作,推动艺术创作登“高原”攀“高峰”,推出天府文化的艺术精品。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文化民生,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小康。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激发天府文化活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大力发展现代文创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之都。实施“文化+”行动,推进文创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和产业孵化转化。实施“互联网+文创”,发展以文化为内核,以高新技术和版权保护为手段的新兴文创产业。融入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传统文创产业创新升级,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创产业园区。发展文化旅游,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把都江堰—青城山提升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加强文创产业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建设,打造天府文化品牌,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和“会展之都”。
传承天府历史文脉。以延续天府文脉为牵引,注重实体呈现城市历史脉络,重点规划建设东华门遗址公园、邛窑遗址公园等,重点实施 “杜甫千诗碑”,着力打造天府历史文脉核心区,完善博物馆体系,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推进成都技艺、民俗、戏曲、美食等非遗在融入生产生活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
塑造天府文化风范。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统筹协调,打造天府文化风景线。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成都中心”“天府中心”等标志性和基础性文化设施。系统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宜居水岸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发掘城市不同区域的文化本底和特色,开展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文化风貌综合治理。
加强天府文化传播,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交流和贸易“两轮驱动”,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机制和格局,打造城市对外传播品牌“成都文化周”,提升天府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
原标题:传承创新天府文化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