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画作
皇家宴会瓷器。
皇家风格的服饰。
记者提前探馆为你揭秘俄罗斯皇室珍藏
送别了敦煌大展,成都市民又有眼福了。创造了108万客流量记录的敦煌大展撤展之后,成都博物馆策划了第一个跨国展,邀请市民走进俄罗斯彼得夏宫“避暑”。6月11日,“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将在成都博物馆开展。
6月9日下午,记者提前探访展厅,幽暗的灯光营造出夏宫的神秘,彼得大帝的行宫在硕大喷绘、精致文物的相互映衬下露出富丽堂皇的真面目。去俄国都未必能见到的243件(套)文物,在成都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沙皇奢华的宫廷生活呼之欲出。亮国宝
叶卡捷琳娜二世宝座“裸展”
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又称“彼得夏宫”,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原是彼得大帝18世纪初创建的皇家滨海行宫,获得了“俄罗斯的凡尔赛宫”美誉。这次243件文物摆驾蓉城,俄罗斯国玺、油画《镜子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皇家宴饮瓷器、叶卡捷琳娜二世宝座、仿中国宫廷漆画等珍贵文物,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帝国贵族的奢华生活。
俄罗斯国玺是尼古拉一世的私人藏品,刻有帝国皇冠及俄罗斯帝国的盾形纹章,镶嵌金边,梨形手柄由象牙制成,在独立的展柜中闪烁着乳白色的光泽。尼古拉一世喜欢在英国的涅瓦大街上为家人挑选礼物,受其命令,著名的金匠和珠宝设计师萨缪尔专门打造了这一国玺。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宝座和脚凳一起搬到展厅,以“裸展”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大红色的天鹅绒布料将宝座包裹得典雅奢华,镀金工艺和帝国皇冠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中国风
彼得大帝带回瓷器“再造”
俄罗斯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战国时期。在阿尔泰山北麓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文物表明,横贯欧亚的草原丝绸之路将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漆器、铜镜等带到了西西伯利亚。
帝国夏宫展上,既有描绘中式书房的油画,借鉴了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一整套宴会瓷器,还有描绘了中国丝绸织造场景的漆版画,以及可以同时煮茶、磨咖啡的双槽咖啡壶。
成博交流合作部主任徐言秋是帝国夏宫展的策展人。她说,彼得大帝去欧洲学习时,中国风正席卷欧洲大陆,彼得大帝将中国瓷器带回俄国,命圣彼得堡的皇家瓷工厂研究中国制瓷工艺,以欧洲人的审美眼光和生活习惯,研制出一整套造型精美的皇家宴会瓷器。
文物点交时被观众误以为是火锅的俄式双槽咖啡壶,是中俄贸易的又一明证。这个可以加热的咖啡壶有两个储水区,可以分别放置咖啡和茶叶,链接两个水龙头让人各取所需。中俄恰克图贸易之后,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罗斯,茶叶成为俄国非常流行的饮料,人们根据饮食习惯发明了一系列的饮茶器具。贵族范
每吃一道菜要换一副刀叉
展柜里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包括墨水瓶、托盘、地球仪、皇冠等多个组成部分,装备齐全、分工明确,让人直观感受到贵族生活的奢华和仪式感。
墨水台的托盘发挥铅笔盒的功能,专门用来放笔。托盘的右边是一个地球仪,里面装着墨水;左边是一个天象仪,里面装着用来吸干墨水的小圆砂石或金属粉末;中间还有一个皇冠,皇冠里有个用来叫唤仆人的铃铛,皇冠下是一个小海绵垫,用来擦笔尖上的墨水。
俄国皇室的生活有多奢华,又充斥着多少繁文缛节?宴会厅的餐桌前见分晓。这次送来成都参展的24件瓷器和15件玻璃器中,不少都是皇室宴饮用具。对于酷爱饮酒的俄罗斯人,圆锥形的玻璃杯是盛香槟;如果想喝莱茵葡萄酒,则要使用绿色水晶制造的专用酒杯;如果兴致不错要尝口伏特加酒,要使用带有花纹的小型玻璃杯。
还有一套俄罗斯皇家瓷工厂生产的宴会餐具,可以让观众清楚地了解俄国的餐桌礼仪。讲解员介绍,俄国人每吃一道菜要换一副刀叉,而汤、菜、调味品分别盛放在器形不一的餐具里。且看这套瓷器的名称,汤盘、调味盘、调味托盘、盐碟、奶油碟、汤杯、咖啡杯、糖罐、奶盏等花样繁多,让人不由得心疼负责洗碗的仆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摄影陈羽啸
原标题:“帝国夏宫展” 明起成博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