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正在进行中,1100多个国内外非遗项目的展示,让观众大饱眼福。记者在现场发现,传统手艺结合现代创意,让非遗之美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步。
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成果展展区,一件件样式独特的非遗衍生品,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和询问。这套“天宝烧”运用的是一度失传的钧瓷唐代的烧瓷技术,却引入了现代的器型和功能;曾经贵为皇家贡品的景泰蓝,如今也摆脱了瓶瓶罐罐的传统形制,和国画巧妙地结合起来,打造出永不褪色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原本二三百道工序,现在减少到了一百多道,成本也降低了一半以上,可以更容易走进平常百姓家。
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永森说:“(明清)那时候瓶子罐子比较多,后来展现起来很难,所以我们现在呢,就是把这个平面图与现代的国画技法结合起来。”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米振雄说:“我想把我的画整个地变成景泰蓝国画,使它保持百年不变色,百年不变样。”
此外,“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展出了许多适用于日常生活的非遗作品,备受关注。
此次成果展是成都国际非遗节首次设立的板块,旨在总结2015年、2016年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成果,让观者近距离接触其中的优秀作品,集中向公众展现非遗传承人群对于“将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的诸多思考。
展览由序厅、研培计划成果展、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展三大部分构成,共展出680余套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从57家研培参与高校和5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荐的1500余套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研培计划成果展板块按照参展项目类别分为织绣印染、陶瓷、漆器、金属工艺和雕塑五大展区,每一个展区都有传承人进行传统技艺的现场展示。展区内的所有展品都以装饰美化人们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研培计划的理念——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在织绣印染展区,来自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还通过走秀的方式展示了来自研培高校和湘西工作站的创意服饰。
钧瓷烧制技艺的河南省许昌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生说:“研培计划让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跳出通过工艺的堆叠而进行的所谓创新,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制作出耐得住推敲、经得起使用、适用于当代生活的非遗作品。此次展览于我们而言,是向公众的一次汇报。或许通过短短两年的努力,一些研培作品还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再有5年、10年,研培的成果展将带给大家更多精彩。”
在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展区,增添的哈密手绣元素的各式笔记本、耳机、抱枕、太阳镜等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同期展出的近200种哈密刺绣纹样也是近一年来该工作站的心血。“这些纹样只是我们在对历史资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绣娘合作开发的1000多个图案中的一部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合作设计师黎贯宇说,“今年,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当地刺绣图案的保护和设计上。尽管这是一个投入远远高于产出的艰难的工作过程,但是我们相信,只有扎实地走好这一步,才能做出更多既符合传统和民族特色,又紧密贴合时代的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绣娘的生活水平。”
据央视和《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创新创意 古老非遗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