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随着十二轮巡视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中管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集中公布,十八届中央最后一轮巡视结束。这标志着中央巡视如期完成全覆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据6月23日《人民日报》)。
十八届中央巡视工作一开局,就把巡视全覆盖作为重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
5年来,中央巡视工作从“三个不固定”,即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到专项巡视、“回头看”、“机动式”巡视,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聚焦作风、贪腐、政治纪律和选人用人等问题,到增加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再到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巡视监督内容不断扩展,巡视定位越来越清晰。与此同时,巡视威力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中管干部中,50%以上的线索来自巡视。
笔者认为,十八届中央巡视有五大特点值得关注,这也是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对今后反腐倡廉也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其一,传导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巡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同时,中央持续传导压力,推动省区市党委不断提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对巡视工作职责定位的认识更加清醒,开展巡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对巡视工作领导力度、推进速度明显加强。
其二,立行立改。整改是巡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被巡视单位和地区在召开巡视反馈会议时,巡视组都明确要求两个月内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并向全社会公布。巡视反馈结束两三个月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都会公布整改情况。这样立行立改的力度,对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是关键性的推动。
其三,问题导向。巡视工作突出问题导向,紧盯重点人,专注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当好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千里眼”“顺风耳”,找出“老虎”和“苍蝇”,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比如,专项巡视就突出了“专”的特点,机动灵活、闻风而动,精准发现、定点突破。
其四,惩前毖后。巡视是发现问题的前哨,紧盯问题不放,早发现早报告,由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提出整改要求,更加注重抓早抓小、标本兼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警示作用。
其五,发现规律。巡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重视研究被巡视对象的历史文化和干部队伍状况,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发现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查处、整改、预防,如此震慑力才能越来越强。
当然,巡视不仅仅有以上五个特点,还有不少值得总结,这只是笔者一点浅见。一句话,巡视监督全覆盖,必将推动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久久为功,腐败必将无处遁形。
原标题:中央巡视如期实现全覆盖,五个特点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