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郑欣淼:故宫文物南迁无一损毁 乃乐山壮举

2017-07-05 08:3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郑欣淼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

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北京故宫部分文物被运往南京,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些文物又被分3路运往四川,当时乐山县存9331箱、峨眉县存7287箱、巴县存80箱。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后于1947年运回南京……这场跨越两万里、持续14年的文物保护行动,被称为“故宫文物南迁”。

7月4日,为加强对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专程前来为研究院揭牌,并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

谈文物南迁

“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院,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渔咡湾公园内。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3层小楼,入口处有一阕《贺新郎·在台北故宫怀文物南迁》,作者正是今年将满70周岁的郑欣淼。“往事堪回顾。叹陆沉,国之瑰宝,烽烟南渡。万里间关箱过万,黔洞川途秦树。说不尽,几多风雨……”在这阕词中,郑欣淼对故宫文物南迁给予了高度评价。

“故宫文物南迁,是我们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欣淼说,上战场杀敌赶走侵略者是抗战,保护故宫文物也是抗战。故宫文物南迁,不仅保护了我们的实体文化财产,这个保护过程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这场文物大迁徙中,文物不仅几乎无一损毁、遗失,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南迁的文物经历的枪林弹雨,赋予了故宫文物特殊的价值,它们是经历了烽火的,有不寻常的意义。”郑欣淼认为,在此过程中,全国很多人为了保护故宫文物而努力,他们对这批南迁的文物也有了特殊的感情。

谈“故宫学”

“既有实物,也有文化”

2003年10月,在庆祝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举办的馆长论坛上,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提出了“故宫学”。2009年初,郑欣淼将探索故宫价值和“故宫学”内涵的21篇文章结集成《故宫与故宫学》出版。

“我提出了一个命题,什么是故宫?”郑欣淼说,有人说高大的宫殿是故宫,有人说故宫博物院是故宫,有人说里面的几百万件文物是故宫,“这些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准确。故宫学其实是一个体系,既有实物,也有文化。”

郑欣淼认为,故宫以前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没有很好的把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随便拿起一件瓷器,我们知道它是哪个年代的,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做出来的,却很难讲出它的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而故宫学,就是让这些文物‘活’起来。”在郑欣淼看来,不仅文物是宝贝,文物身上的故事也是宝贝,将它们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而不是进行碎片化的研究,是故宫学重视的一个方面,“故宫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加深对文物本身与其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这也有利于让社会各界来参与故宫历史文化研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作出更多贡献。

谈乐山印象

战时故宫无愧“功侔鲁壁”

这是郑欣淼第5次到乐山,最近的两次分别是2012年、2016年,这两次都去了乐山市中区安谷镇——那里曾被称为“战时故宫”,是南迁文物乐山存放点。2008年,安谷镇泊滩村村民王联春拿出多年积蓄,修建了“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馆内显眼处,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功侔鲁壁”4个大字,是当年南迁文物平安离开乐山后,为表彰安谷乡民护宝有功,国民政府特意授予的金字牌匾。

“鲁壁”的典故,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的九代孙将礼记、尚书、论语、春秋、孝经等儒家竹简,藏于曲阜孔府的一堵墙内,到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拆墙发现之,使儒家经典得以传世。“侔”在古汉语中是“比”的意思。“功侔鲁壁”意为保藏故宫国宝的功劳,可以与鲁壁藏书相提并论。

“这4个字,高度概括了乐山人民的贡献。”郑欣淼说,故宫文物南迁之所以几无损毁,并不是因为故宫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有了南迁沿线、存放地人们的支持。作为南迁文物主要存放点,乐山、峨眉的人民作了巨大贡献,而且这个贡献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8年,“我感到由衷敬佩,这是了不起的壮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丁伟摄影报道

原标题:故宫文物南迁无一损毁,乃乐山壮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