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闪崩”现象,就是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突然在盘中出现猛烈杀跌,甚至被快速打压至跌停。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在A股市场出现的频率并不算低,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也如同人体内的“病灶”,时而发作令投资者痛彻心扉。
“闪崩”的出现似乎总是很突然,没有什么迹象提前显现。随着“闪崩”股的增多,市场也逐渐发现,出现股价“闪崩”的公司绝大多数来自中小创、次新股等,一般都是有业绩不佳、存在负面舆论等利空因素。但记者详细梳理分析发现,在投资者目前了解的“闪崩”一般性因素外,还有一些诱因也是“闪崩”潜在的征兆。
征兆一:估值相对偏高
今年市场对业绩的敏感度明显提升,一旦中报业绩不及预期,资金就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出。另外业绩下滑,使得公司的PE会相应提升,进而显得估值过高,造成股价与业绩不匹配引发下跌。而出现股价“闪崩”的公司往往有估值偏高的共性。
6月中下旬以来,世名科技、英联股份等个股均在几个交易日出现连续大跌。7月中旬以来星期六、欧普康视等个股同样出现没有明显征兆的大幅下跌。这些公司既没有业绩预警,也没有其他基本面的明显利空,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是估值偏高。据同花顺行情软件显示,截至7月17日收盘,这些公司动态PE最高的为星期六,达78.8倍,最低的为欧普康视的54.31倍,平均动态PE为67.9倍。记者注意到,目前主流机构的荐股标准以动态PE30倍以下为多。与此同时,目前保持强势的银行、保险、钢铁、煤炭行业内龙头公司动态PE只有10倍上下。
通常而言,高估值背后应该有高增长的业绩支撑,而如果高增长被证伪,在“业绩为王”的背景下泡沫就显而易见。7月12日以来发生“闪崩”的正虹科技、毅昌股份,7月13日以来的天能重工均属这类情况。
征兆二:部分资金疑似撤出
由于监管趋严,以往在市场上如鱼得水的一些资金开始感到压力,并有疑似出逃的迹象,随之而来的则是相关公司的股价出现“闪崩”。
在今年4月中旬,次新股清源股份、能科股份等曾出现连续跌停走势。交易数据显示,多个“温州系”席位上的资金对这两家公司大肆出货。
朗源股份也是一个典型现象,4月11日该公司股价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小幅下跌到跌停,如当日开盘买进该股持有,至6月1日最大亏损幅度将接近50%。中信证券杭州四季路营业部在4月10日至4月17日期间,净卖出朗源股份达1.2亿元。此外,还有金发拉比,据龙虎榜数据显示,3月30日,温州地区的营业部席位上净卖出金发拉比累计达1.3亿元,而在之后的两个多月内,该公司股价最大跌幅超过5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部分十大股东中有信托计划产品的上市公司近期也频频出现股价“闪崩”。其他相对典型的还有,今年4月中下旬起大幅下跌的东晶电子、大立科技和西部材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均有华宝信托设立的信托计划产品现身于这三家公司的十大股东中。7月以来出现“闪崩”的星期六、银河生物背后也均有华宝信托旗下信托计划产品的身影。
征兆三:受到悲观情绪影响
牛市中,在乐观情绪的推动下,常会出现“鸡犬升天”的行情,而悲观情绪对市场也有类似的传染性。例如,近期创业板中报业绩“地雷”频现,创业板指数权重股大跌在相当程度上拖累了创业板整体。兴业证券认为,创业板相较于主板下跌更为严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创业板权重股的中报业绩不及预期,导致大部分权重股下跌;第二、由权重股带动创业板指下跌,使投资者不稳定的情绪波动甚至蔓延,从而造成更多的下跌。
环保板块在今年二季度以来就深受悲观情绪困扰。7月14日,富春环保盘中放量大跌超8%。记者注意到,除了7月13日发生的一笔折价率为2.48%的大宗交易外,该公司近期并无明显的利空因素,而中报业绩上公司此前已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预计今年中报业绩同比增长60%至80%。同日,环保行业龙头股碧水源也突然出现6.5%的大幅下跌,7月13日碧水源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多家机构评论认为,公司中报业绩略低于预期。
对于近期包括碧水源、三维丝在内的环保股出现股价突然大跌,有主流券商公用事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般业绩略低于预期的话不至于出现闪崩,或许受到了行业内先前的强势股如三聚环保、神雾环保、神雾节能在因遭到质疑成为“问题股”而快速下跌的影响,然而碧水源并没有什么诟病,业绩增速也尚可,这显示了当前市场对环保股的信心不足。(每日经济新闻)
应对策略
“以大为美”规避“闪崩”
侧重业绩可以“排雷”
总体来看,今年来发生“闪崩”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业绩不足以支撑估值的中小创公司,虽然创业板已经历大幅下跌,但风险仍未充分释放,而基本面良好、流动性充足的大市值公司发生“闪崩”现象的概率就明显偏低。另外,今年市场“以大为美”“业绩为王”的特征明显,这都给投资者规避“闪崩”风险指明了策略方向。
大市值公司闪崩概率低
有券商策略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业绩变脸、估值高、监管趋严、恐慌情绪影响这些“闪崩”诱因,归根结底都是基本面因素。相比之下白马股、蓝筹股、行业龙头股今年普遍走势强劲,极少出现“闪崩”,因此遵循价值投资原则是规避“闪崩”的最好办法。
而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导致“闪崩”这种现象发生的最核心因素还是因为部分公司估值高。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认为,目前找有业绩支撑、估值相对便宜的股票是规避风险的方法,而那些高估值、无业绩支撑的公司在深跌之后仍有风险。
从业绩角度来“排雷”
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可谓成也业绩,败也业绩。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业绩因素是导致今年创业板大幅调整的核心因素,表现在今年以来中报业绩预告中不少中小创业绩“变脸”、创业板业绩增速也随着外延并购的放缓而下滑。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有些行业业绩同比增速为负值,以今年市场的特点看,这些行业的公司需引起投资者警觉。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达三位数的集中在周期性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机械设备、有色金属、房地产、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其中钢铁行业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累计业绩同比增速为272.8%和1101.4%,煤炭行业一季度和上半年累计业绩同比增速为344.15%和305.64%,而近期这两大行业中个股突出的股价表现也反映了其强劲的业绩增长。(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持股待涨变“含泪斩仓” 揭秘“闪崩”背后三大潜在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