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桂花、银杏、八角金盘、棕竹、川派盆景……走进温江区寿安镇,随处可见成片的观赏苗木基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昨日上午,趁着天气凉快,苗农们纷纷在苗圃里忙活起来,相比几年前,这样的忙碌“更提气”。时光倒转,2013年,全国大苗木行情开始“跳水”,价格呈断崖式暴跌,十几年树龄的桂花树此前最高可以卖到3000多元一株,当时却只能卖到数百元一株,整个苗木花卉行业进入“阵痛期”。
所幸的是,经历了低迷,近年来,温江区花木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国主要观赏苗木基地之一,花木种植总面积20万亩,品种多达1300余个。随着近期成都“增绿十条”出台,将建设一批公园、天府绿道和宜居水岸项目,到2022年,全市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完成森林绿道、康养步道600公里,全域成都将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这也让众多园林绿化企业、苗圃基地、种植户看到了新的机遇。
入行35年 曾3次忍痛砍苗木
从1982年到今天,入行35年,51岁的祝云恩已经在苗木花卉行业小有名气。从小在温江寿安镇长青村长大,不到20岁他就在家里打理半亩苗圃,如今已扩张到20多个、总面积达2000多亩的苗木花卉基地。2013年,他被授予“2013年温江十大苗木经纪人”。去年,他创办的成都同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佳苗圃”,其创下的“西南桂花王”品牌也早已在业内名声鹊起。
祝云恩把事业越做越大,相熟的朋友在羡慕他的同时更对这份坚持的不易感同身受。提及2013年以来的行业市场低迷,祝云恩也忍不住感叹“基本没挣钱”。记者了解到,2013年,全国大苗木行情开始“跳水”,价格呈断崖式暴跌。面对市场不景气,他忍痛将园子里卖不动、树形品种不好的苗木砍了一片,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下“狠手”。祝云恩说,“虽然觉得很受挫,但这辈子不会转行了。”
花木市场的低迷,同样给从事植物编艺和川派盆景生产销售的刘纪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李贵清看来,2013年苗木产业大苗价格断崖式下跌,除了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大规模的市政绿化工程和房地产园林绿化配套工程大幅度减少,还因为种植者盲目跟风种植、产品库存量大,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供给不对称。
痛定思痛 用创新和匠心走出困境
遇到困境,祝云恩总会想起以往前辈对他说的话,“小伙子,不要急,你看到哪个种花的在田里饿死的。”一番反思,他觉得做一行就该在这一行里做“文章”。由于小苗广泛用于公园、绿化带等美化,观赏性更高,市场需求大,而且回报周期短,他开始谋划“以园养园”、“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有些苗木十年都不能卖钱,但像杜鹃、蓝天竹、八角金盘等小苗当年就可以卖,棕竹三年可以卖一轮。”通过苗木间套种,增加小苗种植面积,发展林下经济,祝云恩慢慢走出困境。站在占地170多亩种满桂花树的9号苗木基地,他说,“成都提出‘全域增绿’,我有信心做下去,市场低迷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做市场需要的产品,让城市更绿、更香。”
刘纪东是温江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的理事长,由于此前苗木行业不景气,近几年才开始转做植物编艺。昨日,当记者走进占地600多亩的编艺花木苗圃,随处可见用紫薇、桂花、杜鹃等苗木创作而成的 “花瓶”“花篮”“马”“长颈鹿”造型的编艺作品。三四十枝成年人食指粗的紫薇苗子,在园艺师肖秀琼的手中,一天下来就可以变成2米多高的大“花瓶”,“行情好的时候,这样一个花瓶要卖2000元,而且还是要看年份,年份越久、交接处融合越好价值就越高。”
记者了解到,编艺这门手艺属于寿安镇天星村的传统手工技艺,有些编艺作品甚至被开价到数十万元。刘纪东说,整个编艺公园辐射了寿安天源村、天星村、团结桥社区、复兴社区四个村社区,总面积约3500亩。在他看来,植物编艺产品可以多多推广到公园、绿道、休闲旅游景区,除了给城市增绿,还能充分展示其艺术价值。
融入“一带一路” 为花木开辟国外渠道
据李贵清介绍,2016年,温江区林业花卉总产值达66.2亿元,花木销售18.8亿元,现有园林绿化企业412家,苗圃基地4054个,花卉从业人员10万余人,经纪人5000余人。目前成都全域增绿,随着城市园林增绿需求增大,以及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将对温江花木乔木、彩色植物、盆栽花卉的生产和销售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记者了解到,温江区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通过花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已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花木42万美元。
此外,温江区也在抓紧花木进出口基地建设,加快优势花木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改造,培育适合出口创汇的苗木产品,并已初步确定了盆栽植物、微型编艺、微型盆景、国兰等出口产品示范种植基地。今年9月初,成都市一批苗木花卉行业的优秀企业,将与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行业精英在2017年俄罗斯国际花卉及园艺展览会上聚首,相互交流的同时为花木走出国门开辟新渠道。
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见习记者 叶飞鸿 摄影 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