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为何要“冬病夏治”?臭氧治理对防治PM2.5同样重要

2017-07-25 07:08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产生臭氧污染主要有两样物质,一是挥发性有机物,一是氮氧化物。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不仅有利于臭氧防治,还能同时减少二次颗粒物生成,在扩散条件明显逊于夏季的冬季,降低各类气态污染物总量就是削减颗粒物。因此,为什么说要‘冬病夏治’呢,原因就在这里。”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钦文进一步解释到,臭氧污染防治是一项世界级难题,但是把“冬病”提前到“夏”来治,将一些措施前置来实施,如协调重点排放企业错峰生产等,在冬季到来前寻求减排增效,从源头和末端多措并举全力减污,就能在扩散条件差的冬季到来前把各种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降下来。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高位燃烧或工艺过程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由此可见,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于防治臭氧污染是十分关键的。因此以绿色出行为例,少开一天车,便能少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业企业、服务业如餐饮、干洗,千家万户生活排放等也能在这场战役中有所作为,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作出贡献。”谭钦文说。

环保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蓝头白云中隐藏着臭氧这一空气质量“杀手”,让不少人对臭氧不解了起来:一边是臭氧超标,一边还要保护被誉为地球生物保护伞的臭氧层,臭氧到底是好还是坏?对此,环保专家认为一点都不矛盾,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绝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危害,但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南极科学考察表明从1977年开始,南极上空的臭氧总量迅速减少,形成一个‘臭氧空洞’。随后的科学观测表明,臭氧空洞的面积正在不断地扩大,臭氧浓度的下降还在加快。进一步的观测表明臭氧层的损耗不仅在南极发生了,在北极上空和其他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臭氧层耗损现象。”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毕剑认为,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他介绍,1985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缔结了《维也纳公约》,标志着保护臭氧层国际统一行动的开始。为了配合《维也纳公约》,采取实质性的控制措施保护臭氧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年组织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并形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24个国家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5年1月,为了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将9月16日命名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每年在这一天将举行各种保护臭氧层宣传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ODS(臭氧层耗损物质)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以今后几年中国将在淘汰ODS活动中责无旁贷。

何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作用的化学物质都是。据了解,1974年,美国科学家莫里纳和罗兰德宣布,氟氯碳(俗称氟利昂)中的氟原子和哈龙物质中的溴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他们和另外一位科学家因其先驱性的贡献而被授予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发现让人类意识到:被大量使用的制冷剂、泡发剂、灭火剂、干燥剂、清洗剂、发胶中的氟利昂、哈龙等原来就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成都市环保局呼吁,我们每个社会成员既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应该成为治理污染的积极参与者。让我们携手聚力,共建共享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原标题:为何要“冬病夏治”?臭氧治理对防治PM2.5同样重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