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牛背山又曝垃圾触目惊心?系老照片 垃圾已清完(2)

2017-07-28 08:02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4

游客也是“责任主体”

牛背山的无奈不是个案,驴友要增加环保意识,文明出游

能否让牛背山景色更美?旅游规划专家何季东认为,靠政府或者驴友单打独斗显然不行,管理部门要给力,驴友也要增加环保意识,文明出游。

“南卡nk”对此感受很深——

“我们的驴友、摄影师们,你们背着沉重的装备,翻山越岭走过无数的大山大河,但是却带不走轻如纸片的塑料袋、易拉罐、高山煤气罐吗?”

“我们的开发商们,还有政府的职能部门,你们是不是只看到开发牛背山带来的利益,而对这些大地的脓疮视若无睹呢?”

“还有在山顶开过客栈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关心过这些户外生活垃圾该去往何处?”

“南卡nk”的发言引来240多万名网友“围观”,10815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网友“枫叶无边”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自己有罪。可是山就这么大,地球就这么大。所有人都要做到,户外运动,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现实中,牛背山的无奈不是个案。在网上被追捧为“穿越圣地”的稻城亚丁、四姑娘山、黑竹沟等景区,也在游客们“好奇心”驱使下“很受伤”。明令“不准穿越”的稻城亚丁保护区,年均接到穿越者的求救电话超过100个。而在峨眉山、青城山等景区,游客不经意的随手一丢,经常要让保洁者腰绑绳索吊在半山“用生命来捡垃圾”。

除了“堵”,更重要的是“疏”。去年6月,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就配合国家旅游局举行了“蓝丝带”擦亮天路文明旅游公益活动,为川藏线318国道上的自驾车系上“蓝丝带”,力所能及地捡拾公路沿线的垃圾,并帮助徒步、骑行游客把收集好的垃圾带走。

我省很多景区,都在设法让游客参与到景区的环保中来。早在2015年初,海螺沟就设立“垃圾银行”,让游客自己“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捡满10袋垃圾可以五年内多次免费游览景区。效果立竿见影。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谭智泉说,之前海螺沟内共有清理垃圾的保洁人员95名,“垃圾银行”成立后,保洁人员锐减到11名;2016年,海螺沟“垃圾银行”共回收游客产生的垃圾250万余袋,约375吨。

短评

再破坏环境再难觅美景

一些驴友,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跨过山河大海,却带不走一个轻如纸片的塑料袋。

近日,有着“中国最大观景平台”美名的牛背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垃圾危机”。虽说,相关部门已基本整治完毕,但留下来的思考却不仅如此。

一些人“不厌其烦”地扔出了如此多的垃圾,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一是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虽逐步提高,但环保参与度并不强,一些人口头上呼吁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私下却不愿作出切实努力,尤其是在无人监管之下,乱扔乱放垃圾的行为频频出现;二是在景区乱扔垃圾,只是一种轻微失范行为,违规成本不高,更难以被追责。于是,在破窗效应和“公地悲剧”的影响下,乱扔垃圾就成为了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

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花大力气整顿,确也暂时解决了牛背山的“困顿”,但行政力量毕竟不是万能的,如果个人环保意识不提升,政府花再大力气维护生态也难以为继。保护环境,必须你我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不乱扔一个塑料袋,不乱丢一个饮料瓶……将绿色理念真正付诸行动。

我们必须时时认识到,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生态环境,伤及的是我们的美丽家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张雨

原标题:“老照片”再爆牛背山垃圾污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