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千年水网的滋养。但是,成都也同样面临着治理黑臭水体的问题。怎样破题,让清清河水常伴市民身边?市政协在不断思索——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展民主监督,真正助推我市水生态环境改善。
按照《市区政协联动助推黑臭水体治理民主监督实施方案》,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采取“1+9+N”工作模式,组织动员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聚焦“六个是否”,突出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果,对城市建成区44条河流、53段144.6公里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同时,围绕全域水治理开展调查研究。监督中,累计查找问题244个,提出建议251条,截至5月底,已整改154个。
查找问题244个
截至5月底已整改154个
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牵头,先后17次赴相关区(市)县,明确围绕治理责任主体是否落实、治理措施是否到位、治理工作是否按计划完成、管护长效机制是否建立、治理效果是否达标、群众是否满意6个重点开展监督性调研和集中视察。
“河长制执行怎样?”“河道淤泥多久清理一次,淤泥如何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民主监督小组走访现场、走访源头,通过深入基层现场、治水一线,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理清根治水环境顽疾的思路。与此同时,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开展监督。通过深入治理重难点河段,从专业角度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据了解,市区两级政协委员累计参与1298人(次),先后暗访193次、明察37次,与沿河群众代表、企业管理人员座谈36次。监督中,累计查找问题244个,提出建议251条,截至5月底,完成整改154个。
“注重明察暗访与集中监督性视察相结合、全面普查与重难点河段深查相结合、常态监督与定点监督相结合、委员集中视察与分散察看相结合,逐一排查治理河段和排污口,实现全覆盖监督。”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症结,为准确建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共性问题集中反馈
“回头看”督促整改
本次民主监督活动发现了哪些问题?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9个民主监督组的反馈情况看,存在3个方面的共性问题。一是规划建设前瞻性不够,一些老旧小区生活排污管网布局不合理,一些区域排污主干管网建设滞后。二是市政施工统筹不够,地铁、公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挖断管网时有发生,造成治理工期延误,甚至因“建”返“污”。三是群众宣传发动不够,公益宣传和氛围营造较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欠缺。
据悉,工作中,市政协还综合运用提案、社情民意等监督形式,帮助呼吁、争取支持,先后提交提案34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3条。其中,“增加成都市中心城区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问题,已由17名委员以联名提案的形式,提交省政协,现已立案交办。
6月30日,市政协助推黑臭水体治理民主监督暨“重拳治水”协商座谈会召开。会上,市政协9个民主监督组对监督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民主监督,我们认为,锦江区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治理责任得以落实,治理措施得以强化,展现了治理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河流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得以整体改善。”市政协委员张家荣说。
成华区组织12名委员对凤凰河、大头河、下涧漕进行了定点监督。坚持细节问题现场交流、难点问题引智攻坚、共性问题集中反馈,针对污染源头整治难、全流域联动协同难等难点问题,邀请专家57人(次)13次“会诊”。青羊区针对河长制落实、长效管护等共性问题,采取送交问题清单形式予以反馈。高新区、武侯区主动邀请委员专家,就更高标准推进治理建言献策。新都区、郫都区组织委员“回头看”督促整改。龙泉驿区关闭“三无”企业、违法排污企业700多家。金牛区向已治水体周边市民发放调研问卷,收到了较高公众满意度。
专家会诊
积极建言助力水环境整治
作为环境资源方面的专家,市政协委员、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兴志全程参与了此次市区政协联动助推黑臭水体治理民主监督工作。结合自身感受,会上王兴志作了题为《推进水体治理 打造海绵城市》的发言,王兴志认为,今年6月,成都市制定了“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是工作重点之一,明确了责任,具体了任务,精确了时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抓好水环境整治的决心。“水环境整治,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在人。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成都应加快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王兴志说。
在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工程师杨文星看来,水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成都作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应将水体建设作为城市水网建设的优先方向。“治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我市水网建设中亟待补足的短板。”杨文星认为,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关键在水,进行景观打造时应把水体质量改善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水网的生态功能。
谈及水环境治理,市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教授吴勇认为,要加大水环境污染精准治理,加强污染源的排查,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绿色节水工业,加快构筑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节水工业体系;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