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创造更多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2)

2017-08-09 07:24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市民在东湖公园晨练享受城市绿色

市民在东湖公园晨练享受城市绿色

市民在锦江河畔晨练

市民在锦江河畔晨练

市民在人民公园泛舟,享受城市的宁静

市民在人民公园泛舟,享受城市的宁静

清水福利

让百姓宜居水岸

水是生命之源,成都更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因为环境保护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成都的水环境遭到破坏。

从2015年起,成都打响了一场“碧水保卫战”,城市建成区共排查出44条53段黑臭水体。2016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并向各责任区(市)县分解下达整治工作专项目标。如今,这场战役已经进入决胜阶段。截至7月底,成都已按照治理方案完成53段黑臭水体719个污染排口截污治理措施,11月底前将全部接受第三方的治理效果评估,12月底前向市民公示监测评估结果。

按照“成都治水十条”的部署,郊区243段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经启动,各责任区(市)县正抓紧排查污染源,2017年底前完成治理方案编制,启动工程措施建设。到2019年完成治理,2020年开展“回头看”、水质监测、公众评议调查等,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治理成果。计划到2021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在整治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成都正在进一步提升滨水空间生态环境。去年9月,成都启动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按三年分期整治现状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河渠,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手段,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丽成都。

首期启动的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浣花溪青华路段和西郊河实业街段两个样板段,已于今年6月正式开放,接受公众意见和建议。开放当天,市民孙博竖沿着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走了一圈,“以前天热走这里过,能闻到一阵阵恶臭,现在不一样了。”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49岁的黄云是成都河长中的一员,负责羊叉河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白江区祥福镇康家渡人,黄云习惯把钓鱼客的多少视为体现河水水质好坏的标志。近一两年,他欣喜地发现,河水又开始重回清澈了,来两岸垂钓的人也重新多了起来。

如今,成都的每条河流都有了自己的河长,全市10932名各级河长根据分工,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此外,成都还搭建了河长辅助体系,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214名,为全市水环境治理保驾护航。

绿地福利

让百姓享受生活

城市园林绿化带来随处可见、可亲可近的绿意,它在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给市民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

成都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开放法则,加快开放式生态景观工程规划建设,形成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体系。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586个。到2022年,全市还将新增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形式的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形成布局均衡、级配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特色鲜明的公园绿地体系。

绿意从市中心不断向外延展。在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上,成都通过上百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随着白鹭湾湿地、锦城湖湿地等“六库八区”生态湖泊水系建设项目的陆续亮相,环城生态区仿佛一条“翡翠项链”般,戴在了成都的脖子上。据不完全统计,在环城生态区,每年有上千万人次的游客,来此感受生态福利。

被市民誉为成都版“纽约中央公园”的桂溪生态公园,就是环城生态区的一部分。家住附近的李婆婆是这里的常客。虽然前一晚刚下过大雨,很多绿叶花卉上还留着雨水水珠,她依然早晨七八点就来到这里晨练。“听说这个公园是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雨水都渗透到地下去了,我们老年人来锻炼就跟着这个绿道走,也不怕滑倒。雨过天晴的天气最安逸了,又凉快,又清新。”

全域增绿,将让成都人享受到更多绿色福利。7月上旬,成都宣布将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努力推动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发展迈进,城市布局将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

作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龙泉山脉承担着巩固市域生态格局、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使命。今年3月28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正式启动建设。根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概念规划》,确定规划范围面积1068平方公里。生态提升、强化旅游度假功能、承载高端服务业等三大规划举措,将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让市民充分享受绿色产品。

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实施最严格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随着成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加强,如今,一幅让成都市民身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薛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摄影部提供

原标题:创造更多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