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共治共享“四少”行动 小区里有一群“垃圾分类师”

2017-08-20 08:02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箱

注册

不会用任何电子产品的她注册了一个账号,通过每周投放分好类的垃圾获取积分,每100克垃圾就会获得1个积分,积分兑换了不少洗衣粉、肥皂和牙膏等生活用品

答疑

儿子的书,媳妇的快递盒,孙女的饮料瓶,这些每天都会放在家里的桌上,方便她分类存放。有时候,孙女还会拿着瓶子问她这是哪类垃圾

二维码

郑婆婆骄傲地说,自己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懂得贴二维码,这让她感觉,自己还能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你知道吗,成都现在有这样一群人:哪怕是空烟盒、收银条,他们也会收集在固定地方,将它们分为纸板、塑料、金属、玻璃等类别。

他们只要看到一个物品,就会立即判定它的属性,琢磨着应该归为哪一类别,会有多少重量,该如何运输……

垃圾分类师,透过名字表面的神秘感,真实地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分流处理,回收可利用的,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

储藏室内有天地

七旬老人5年学会垃圾分类

“孙女还来问我问题”

“奶奶,这里有一个空瓶子,应该放在哪里呀?”家住锦江区世纪朝阳小区的郑婆婆,每天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这个已经退休26年的老人,近些年又有了一个新“职业”——垃圾分类师。

在见到郑婆婆之前,志愿者以为家里会到处堆放着各类回收品。昨日,记者和志愿者来到郑婆婆家,这里却异常干净,一只灰色的布偶猫正靠在沙发上懒懒地晒太阳。原来,她专门有一个储藏室来放置这些分类的垃圾,塑料瓶、玻璃瓶、纸盒、油壶等都分类收集,一点也不影响生活。郑婆婆口中的“储藏室”,是饭厅旁边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垃圾分类的习惯,郑婆婆持续了5年。

2009年,郑婆婆从不远处搬来世纪朝阳,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郑婆婆觉得小区环境整体不错,但是垃圾桶周围总是不太干净,却又无从下手。直到2012年,在小区里遛弯的郑婆婆发现前面围了不少人,原来是绿色地球来到小区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帮助住户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后投放的必要性和方法。

接下来,小区里装上了好几个可回收垃圾箱和分类垃圾桶,还有人每周六来小区现场回收垃圾。郑婆婆几乎立刻决定加入这个活动,不会用任何电子产品的她也注册了一个账号,通过每周投放分好类的垃圾获取积分,每100克垃圾就会获得1个积分。每周六,她会拿着分好类的垃圾,例如硬纸壳和装满塑料瓶的袋子,加入小区的排队长龙,等待工作人员称重回收。到今天郑婆婆已经通过积分兑换了不少洗衣粉、肥皂和牙膏等生活用品。

现在,郑婆婆已经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垃圾分类师。儿子的书,媳妇的快递盒,孙女的饮料瓶,这些每天都会放在家里的桌上,方便她分类存放。有时候,孙女还会拿着瓶子问她这是哪类垃圾。

郑婆婆骄傲地说,自己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懂得贴二维码,这让她感觉,自己还能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周末的时候,她还会叫上孙女,帮忙把家里储藏室里已经分好类的垃圾一起拿到回收点,也给孩子做做教育。

从兼职到全职

北漂阿姨回蓉后干起垃圾分类

最晚一次“收到了凌晨3点”

垃圾分类师,这个看似神秘的职业其实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张凤英告诉记者,只要理解了分类标准,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实践,那么人人都能成为垃圾分类师。

张凤英现在是一名垃圾分类整体规划师。7年前,她和家人刚结束了15年的北漂生活回到成都,不适应的一个点就是垃圾分类问题。

“我们家一直的习惯就是把东西分类后再丢掉,老公、孩子也随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觉得这样很好。”回到成都的张凤英并没有找到垃圾分类桶,并且还时常有拾荒者来到小区随意翻拣,影响了小区的洁净程度。

直到2014年5月,住在三圣花乡的张凤英巧遇绿色地球的推广活动,垃圾分类的理念和她不谋而合。当年10月,她决定加入绿色地球,身体力行地去推广垃圾分类的理念,这份工作让她十分期待。

每周一到周五,张凤英每天九点就出现在负责小区的驻点,向来往居民宣传垃圾分类,邀请他们整理家里的可回收品前来投放。到了周末,他们8点多就到达小区设立投放点,从上午9点开始接收可回收物。

据她回忆,每周一个小区平均能接受500—600次投放,合计重量能达到1.8—2吨,工作量非常巨大。有时候,由于居民热情过高,回收工作会进行至天黑,最晚一次“收到了凌晨3点”。

在张凤英看来,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也常常收获感动。她还记得高新区某小区的一个6岁男孩,在听完垃圾分类的讲解后立刻跑回家,整理了家里所有的可回收物,包括纸箱、塑料瓶和用过的课本,足足往返跑了5趟。

现在,张凤英还来往于数十个社区,每天早出晚归,在各个社区收集情况,寻找最佳的投放点。从2014年到现在,她看到了成都这座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接纳,和对环保工作的支持。经过努力,如今,几乎被宣传覆盖的城市居民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小/知/识

生活垃圾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为可回收垃圾,另一种为不可回收垃圾,在可回收的行列里,大致包含纸制品、塑料、金属、玻璃和织物,而在这些垃圾中又有40%-45%为可利用资源。

目前,生活中的可回收垃圾包括T恤、U盘、安全帽、扳手、保鲜膜、报纸、贝壳、笔记本电脑、便签、玻璃茶杯、菜刀、车用蓄电池、窗帘、衬衣等。其中,电风扇等废旧电器经过拆解可以获得电子元件,玻璃制品可送至玻璃容器制造厂再生为新的玻璃制品,PE制品可以回收再生为新的塑料原材料,金属制品会送到制铁厂进行回收利用。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邹悦

原标题:共治共享“四少”行动 小区里有一群“垃圾分类师”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