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艾草,这是桂花,后边那个是无花果。”家住锦江区点将台路55号院的冯先生骄傲地向记者介绍小区门口的几处盆栽。这个小区像个田园苗圃,从大门往里看,小区内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墙上还画着“绿熊猫”,垃圾桶也被绿色的装饰包裹。还有不同颜色的花,火红的辣椒在这一片绿意里宣示自己的存在。
其中一盆辣椒恰好是冯先生种的。昨天中午,他还摘下不少回家做了一顿辣椒炒肉。据他介绍,这些自家种植的蔬果,来自小区里的40个花园塔。
每户可领1个花园塔
厨余垃圾解决了小区环境干净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点将台路55号院,发现冯先生所说的花园塔,是一个直径40厘米、约60厘米高的圆桶。这个桶以废旧塑料桶改造而成,圆桶倒置划上很多口子,这些口子将圆桶分层,种上植物看着就像塔一样。圆桶的中间有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管子,管里装入菜叶果皮,封闭后会腐烂发酵成为肥料,再从底部掏出浅埋在土壤里就能种植各类蔬果。
“参与花园塔活动的居民按户分配,每户可领取1个花园塔4个种植盆,整齐码在楼房墙根的架子上,土壤也由别人提供。”冯先生说,“我就出点种子钱,自己想种啥就种啥,还有志愿者来指导,是安逸噻。”
既安逸又环保,点将台路55号院算是这个活动的首批受益者。去年3月,花园塔的提供者——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简称“爱有戏”),来到点将台路55号院,将这里选为活动试点。冯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小区的卫生条件并不好。小区内常年排放着两个大垃圾桶,小区的生活垃圾都倾倒在这里边。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那里的垃圾还时常被人带进来形成污染。
“现在不少的生活垃圾都可以通过花园塔来处理了,垃圾桶被新摆上花架取而代之,春暖时节,小区花香四溢。”在这住了多年的杨先生感慨道,这些年小区的变化确实存在,“老住户都看在眼里”。
如今,小区已有40多户人家参与了“可食的风景”花园塔环保活动。受场地限制,部分居民没有参加,但小区环境的焕然一新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舒适。
记者离开时,60多岁的杨先生正坐在花园塔旁边的石凳上,一边抽着烟一遍悠闲地看着他的“战利品”。“辣椒是最好种的,摘了又长。茄子就不行了,摘了一回就只有等下一季。那盆以前种的小葱,昨天刚翻了土,准备后天去买点苗苗回来。”
设计小伙转型环保公益
十进小区 只为推广花园塔
29岁的周俊安是负责点将台路55号院的工作人员,从去年至今,花园塔在这的推广工作都由他负责。在他的记忆里,花园塔被普遍接受前,自己来往55号院至少10次,直到快3个月后才打动了居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一名设计师,2014年加入公益圈,负责社区环保工作,希望能够为环保贡献力量。附近居民对周俊安的第一印象是“耐心,又值得信任”。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55号院,周俊安还清楚地记得小区周围的卫生不太干净,“几乎没有什么绿化”。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来时,整个下午只有8个人到他所在的宣讲台咨询。
但周俊安没有感到灰心。接下来的3个月内,周俊安不仅至少十进小区,还在55号院策划了很多趣味活动,让居民了解到花园塔的优点。渐渐有居民对此产生兴趣,开始有居民找周俊安报名认养花园塔。
据他介绍,55号院内目前共有40个花园塔投放使用。花园塔每次可投放2~3斤厨余垃圾,每周可投放2~3次,每月可消耗10~20斤厨余垃圾。也就是说,55号院的花园塔每月能为居民解决400~800斤厨余垃圾。
今年6月,55号院举办“品尝会”,居民们用丰收的蔬菜水果,在院落里面摆起了“坝坝宴”。周俊安也被邀请到现场,尝到从花园塔里生长出的苦瓜、辣椒等。
周俊安说,为了更接地气,他所在的团队在成都推广前,还将这个“神器”进行改造,将周围的孔洞数量增加至10余个,扩大种植空间,同时加宽了厨余管道,可以投放更多厨余的垃圾。目前,有100个花园塔投放在成都锦江区的水井坊街道辖区,直接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接下来,周俊安所在的团队计划将这个项目铺展到成都的其他区域,让更多人都能认领花园塔,学会厨余垃圾的再利用,形成更好的环保意识。
新/闻/多/一/点
○ 什么是花园塔? 花园塔是2014年“爱有戏”和澳大利亚生态友人Andrew合作研发出“可食的风景”花园塔环保设计品,并荣获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社会创新百强。
○ 工作原理 花园塔是一个多孔的桶形容器,透过孔洞让植物伸展接触阳光,垂直种植。中间则有一个多孔的圆管,用来堆肥。孔洞不但会让液肥通过进入土壤,同时也让蚯蚓穿梭分解有机质,自成一个微生态系统。
○ 环保效果 花园塔每次可投放2~3斤厨余垃圾,每周投放2~3次,每月可消耗10~20斤厨余垃圾。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邹悦 实习生 高彦雄
原标题:餐厨垃圾妙利用:垃圾变“梯田”是菜园也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