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王光祈音乐研究之路充满创新性

2017-08-22 07:3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王光祈塑像

在离成都温江文庙约200米远的街道旁,有一条看似很普通的小巷社学巷,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香樟树叶,将斑驳的光影投在社学巷6号,一座小四合院的白墙灰瓦间。这是著名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王光祈10岁时曾就读的私塾,这座王光祈旧居,已于去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892年,王光祈出生在温江,1936年客死德国,归葬故乡后,他的墓碑现存于川音校园内,与歌声、音符长伴。在著名作曲家、川音院长林戈尔看来,也许这是一段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他对记者说:“王光祈先生的音乐研究之路充满创新性,他是中国比较音乐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最早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获得世界承认和肯定的音乐学家。”林戈尔表示:“川音5年前成立了王光祈学术研究中心,他的创新创造精神正是天府文化内涵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后人取之不尽的财富。”

百年旧居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1892年,王光祈出生在温江鱼凫镇小河村(今温江区柳城镇德通桥社区)。1902年,年仅10岁的王光祈被母亲送到社学巷私塾学习,王光祈在这里待了5年。这处私塾就是王光祈旧居所在地。记者看到,历经岁月沧桑,这座私塾如今还剩两排正房,悬山式小青瓦屋顶,穿透式梁结构,檐下有吊柱,柱下有石柱头基。去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去年,温江区经多方考证后,确认王光祈出生地和幼年生活地具体点位在柳城街道棠湖柏林小镇小区25栋处,并将其列为2016年度文化地标建设的点位之一,与已完成的纪念地标“王光祈读书处”“社学巷”一起,共同形成王光祈先生在故乡温江活动的轨迹记录,成为光祈故里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与李大钊发起“少年中国学会”

1908年夏天,15岁的王光祈考入成都第一小学堂高年级就读。在校期间,王光祈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奠定了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并结交到了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相濡以沫的朋友。1914年,王光祈考入中国大学专门部法律本科。1917年夏,王光祈和李大钊结识。1919年7月1日,李大钊、周太玄、王光祈等7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正式成立,王光祈被选为学会执行部主任。实际上,王光祈是“少年中国学会”第一个倡议者,早在1918年6月15日,他就提出了拟建“少年中国学会”的想法。王光祈对少年中国学会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作为核心发起人,王光祈还作为介绍人,亲自介绍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人入会。

认为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

1920年,王光祈和“少年中国学会”部分同仁远赴德国留学,1922年起,改学音乐,力主“音乐救国”,陆续写成音乐专著18本、论文40余篇。他热情地呼吁:“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粲然涌现于吾人之前。”1934年,王光祈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荣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在西方获得荣誉的音乐学家,也是我国最早获得世界承认和肯定的音乐学家。

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音乐史》的写作。林戈尔还向记者介绍,王光祈的音乐研究之路充满了创新性,王光祈认为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而“不能强以西乐代庖”。王光祈撰写了《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著作,成为最早将 “比较音乐学”引入东方的第一人,这样的学术创新是难能可贵的。

在亚洲音乐界地位无可替代

1936年1月12日,王光祈突患脑溢血病逝于波恩,时年仅44岁,骨灰由好友沈君怡运归回国,1941年冬,李劼人将其葬于成都东郊菱窠。当初恰同学少年时,他们曾在沙河柳荫下结拜,并言日后同葬于此。李劼人兑现少年承诺,替王光祈叶落归根,并为其立碑,碑文是“王光祈先生之墓”,出自周太玄之笔。

日本著名音乐学家岸边成雄以“第一个”形容王光祈在亚洲音乐界无可替代的地位:“把柏林学派的比较音乐学观点第一个介绍到东方来的,是中国人王光祈。”冼星海评价:“我们不能忘记这位音乐理论家王光祈,他推动了新音乐发展,他的刻苦耐劳是我们从事中国新音乐的模范。”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摄影 谢明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