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锦江区人民政府三圣街道办事处投资服务科科长冯昂早早来到办公室安排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锦江区规划的一个集高科技、互联网、大健康、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的新经济总部园区将在三圣街道办辖区诞生。19公里外,来自山东的葛芳彤来到宽窄巷子旅游,一下车她就拍了一张照片,发送朋友圈:宽窄巷子,我来了!今年前8月,宽窄巷子的人流量高达1259万人……
近年成都着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坚持以“文化+”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融合发展旅游、商业、商务、金融等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产出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形成春熙路商圈、老城文化圈、宽窄旅游圈、文殊坊文创圈、锦江生态圈等五大产业生态圈。通过加快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持续推进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
范例1
新经济总部园区 打造完整企业生态圈
据冯昂介绍,将即将引进的新经济总部园区涉及水、空气、土壤优化治理等环境保护在内的技术研发,食品包装、生物农业、生物治病等的食品安全领域,以及技术培训、科技文化展示和大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构建分层分类的大健康企业发展体系,打造完整的新经济企业生态圈。记者从锦江区获悉,规划项目有望在未来3年内呈现。
距离三圣乡约13公里外的春熙路商圈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苏醒,在这个日均人流量近10万的核心商圈内,已入驻的国际一线品牌、超甲级和甲级写字楼数量居全市第一。白领王蓓坐在写字楼15楼临窗的位置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7年职场生涯“幸福而忙碌”,工作节奏感很强,随时能和最新的时尚信息接触,这让王蓓很满意。
“春熙路真是每天一个样,随着太古里、IFS、仁恒置地广场等项目的投运,成都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锦江区确定为“商圈提升年”,未来将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品牌引领、丰富商业业态、聚集贸易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推进三大商业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市场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范例2
宽窄旅游圈 成“文化+”范本
从锦江区春熙路商圈到青羊区的宽窄巷子,15分钟车程将你从繁华的时尚商圈带回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区。不是周末,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群结队,他们徜徉在“宽、窄、井”,慢慢琢磨成都的历史底蕴。
走进宽巷子17号,一扇明清木门映入眼帘,这就是44岁的肖烈一手打造的“可居茶介”。精细的木雕装饰、繁复的中式画柜,各色的纱幔垂帘,让时间仿佛在此停止。1994年从宜宾来成都,2008年12月小店正式营业,肖烈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彼时选择宽窄巷子,是因为她爱喝茶、弹琴,对四合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把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在市区呈现出来,这个奢望找到最为适宜的场所——宽窄巷子,“太完美了”。
刚入驻时,这里的业态并不算丰富,饮食、住宿也略显单一。9年过去,宽窄巷子的变化让她惊叹,“业态更加丰富,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店面的销量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在肖烈看来,未来的宽窄巷子在坚守业态多元化不变的同时,业态应更加精品化。全国的特色街区有很多,很多街区做着做着就没了生命力,归根究底,是因为不够精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每位商家都能坚持精品化,在整个中国,宽窄巷子才是无可替代的。”
见山书局22岁的店员谢科的脑海里,已然充盈着去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漫步宽窄巷子的模样。总理在古色古香的见山书局里,自费买了一本描述成都本土风物的著作《老成都 芙蓉秋梦》。这件事让见山书局创始人、店主廖芸特别兴奋,“觉得在成都开书店很幸福”。
数据显示,1—8月,宽窄巷子的人流量达1259万人。期间举办了包括2017宽窄巷子茶文化周、2017成都宽窄首届仲夏空间艺术周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宽窄旅游圈,正是成都产业“文化+”的绝佳范例。
记者 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