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里是锦江河边一条不大不小的巷子,斑驳的墙与门锁住一段往事
位于崇德里的“吃过”食舍
“IFS和太古里将周边格局进行提档改造之后,文创产业非常容易趁机而来,在新与旧之间寻找空间。因为古旧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依附并迸发出新的东西。”
“我是一个地道的成都‘街娃儿’,又是一个在香港打拼30多年的‘老江湖’。”
“去香港,是年轻人想出去看世界的冲动,而回成都,是心之所在。”
“回来的时机真是非常合适,早十年晚十年绝对都不一样。”
“最本地化的,往往是最国际的,最好的,莫过于把旧的艺术形态转化为现代功能性的东西。”
王亥上世纪80年代末移居香港,除了会画画,更是烧得一手好菜。他是香港第一个独立的职业画家、凤凰卫视嘉宾主持……而这位在香港定居多年的成都人回家了,并策划设计了一系列与文化、美食有关的项目。他的身份,在成都定格为一系列文创园区的总策划和主设计师。
他打造的项目在成都都是最潮又是最古的所在,崇德里、太古里高宅、宽窄巷子一叶蒙山·宽云窄雨品鉴馆、铁像寺水街轻安等,都在本地人和外地游客中闻名遐迩,“在香港生活多年的经验与阅历让我现在非常有用武之地,如今的成都与此刻的我在时间上充满契合。古旧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依附并迸发出新的东西。”
A面
一个游子的回乡路
当太古里还是张纸时
他就看中了商圈的潜质
其实早在六 、七年前,王亥准备回成都前就看中了镗钯街的崇德里。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选址是非常精妙的,崇德里坐落在成都最繁华热闹的春熙路太古里的附近,时尚潮流交融着古色古香,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奇妙。“算是大太古里商圈,但6年前那时我说这个,没人相信。因为那时太古里都还没修好,谁会看得上这里呢。”
那时崇德里还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藏身于老旧居民区。这种因为时光流逝形成的残缺老朽,却触动了王亥的心。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为此次改造确定了主题:“一个城市的回家路”。这是游子的回家之路,也是城市的回归之途。王亥表示,每一个城市之所以形成现在的格局、现在的面貌,是有它的理由的,这些理由也是一个城市不同于另外一个城市的理由。
从三座破旧不堪的百年老院加一座老旧职工宿舍楼,到如今融合了传统老成都风味与国际范,兼具审美与功能性的生活体验馆,在王亥的手中,崇德里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做文创产业,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内容,讲究一个国际性和传统性,其实真是一个时尚产业。”生在华兴街、长在春熙路,自称“成都街娃”的王亥用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看遍了香港的风光之后,悟出了一个关于成都的道理,“最本地化的,往往是最国际的,最好的,莫过于把旧的艺术形态转化为现代功能性的东西。在保留了成都历史风味的同时,注入现代化元素,将之打造成为一个成都的时代片段的缩写。”
仗剑走天涯看世界繁华
回成都“谈茶”“驻下”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早在1979年,王亥的作品《春》就夺得了第五届全国美展的二等奖。可是在爱情的召唤下,王亥还是放弃成都的一切,和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一起前往香港发展。“我不是火巴耳朵,我是硬耳朵哦!”虽然离家近30年,王亥仍然是一口标准的成都话,“当初前往香港,是年轻人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咋样的。”
在香港,除了画家、他更有主持人、餐馆老板、设计师等多重身份。他一口川普闯天下,在香港文化界十分活跃,金庸、蔡澜、倪匡等香港文艺界名人都是他家宴的座上宾。1998年底,夫妻二人又开起了“四川大平伙”的私房菜馆,太太做菜他跑堂,由于来的人太多,他们的餐馆必须提前半月预订,“私房菜”概念也由此产生。如今,私房菜的概念在内地也是大行其道。王亥不仅把香港的私房菜模式搬到崇德里,还用一年多时间重新设计,从房屋的横梁改造,到每个桌椅摆放的位置、选择的品牌,亲力亲为。把崇德里的残巷、院落、宿舍,变成“谈茶”、“吃过”、“驻下”等,聊天、享有美食、品味宁静的生活,同时也对历史文化最大程度进行保护。
“文创,最讲究策划者的眼光。要给他们一个自己的概念,充分运用它本土的特色,打造出不一样的东西。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更加的国际化、时尚化,搅动城市人口的活力。”王亥擅长给建筑注入自己的概念。镋钯街的崇德里——分别由谈茶(茶舍)、吃过(餐厅)、驻下(酒店)三个院落组合而成;太古里的高宅——一家餐厅,在康熙帝师高士奇的第四代孙子高德麟住宅的基础上重新修缮而成;IFS的皇城老妈·sit by me——一家火锅店,160张椅子都是著名设计师Carl Hansen & Son的限量经典款,食材在传送带上输送;宽窄巷子的一叶蒙山·宽云窄雨品鉴馆——一个茶文化空间,今后还要与身后的三联韬奋书店打通,喝喝茶看看书。
原标题:文化回家 王亥,把文创从香港做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