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建起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云朵上的村庄”在脱贫

2017-09-24 09:3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甘孜州乡城县克麦村新民宿。

2015亿元

2016年,四川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2%。

1443个村

“十三五”期间,四川将针对139个县进行旅游扶贫,涉及1443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085户。

旅游+

在“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基础上,又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

“小王书记,我家中有三层藏房,三楼基本闲置。我要是能把三楼改造成客房,搞民宿旅游接待就好了。”“小王书记,我们村上有温泉,能不能开发成旅游项目呢?”在四川甘孜州乡城县克麦村,村民已经习惯了有事就找“小王书记”。

“小王书记”叫王强,去年9月,受四川省旅发委委派,前往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民甩掉贫困的帽子。这个海拔3100多米的村子,有51户269人,村民们大多靠种植青稞、玉米等食物为生,偶尔挖些虫草和松茸增收。

自2015年起,四川便吹响了旅游扶贫号角,构建起1+4+ N的旅游扶贫规划体系。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等路径,助推全省脱贫攻坚。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2%。新增乡村旅游合作社2291家,推动44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摘帽。从事旅游业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5322.9元,同比增长13.5%。

驻村扶贫

一年实现全村人均增收350元

成都到乡城,路程约900公里,开车需要两天。

去年,王强受四川省旅发委委派,前往乡城县克麦村担任第一书记。去之前,他没有驻村扶贫经验,女儿也刚满3岁。

路不好走,是他对山区的第一印象。“想过无数种路况,但到达时还是很震惊。”100公里的路,几乎要走上半天,如遇塌方,时间更是无法计算。一路颠簸抵达后,严重的高反随之而来。“最初的一个月,基本上彻夜难眠,能睡四五个小时都不错了。”

尽管身体不适,扶贫工作却等不起,王强用了一周时间走遍克麦村。贫困户12户49人,是典型的空壳村。这里很美,云朵挂在天上,白色的藏房隐匿在葱翠的树木里;这里很穷,没有企业和集体经济,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以及上山采挖虫草、松茸为主。

“小王书记,我家中有三层藏房,三楼基本闲置。要是能把三楼改造成客房,搞民宿旅游接待就好了,但是我没钱装修啊。”走访中,贫困户为树阿依呷的一番话,让王强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

走访结束后,他随即向四川省旅发委汇报发展旅游的思路,并得到财力支持。很快,四川省旅发委出资100万元编制完成《克麦-查呈沟特种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和《克麦-查呈沟创建3A级特种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同时,又帮助引进文化旅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改造精品民宿5户(含贫困户2户)15间客房,并在村上成立了以从事旅游商品加工为主的妇女之家。

民宿建起来了,服务能否跟上?考虑到诸多实际问题,王强又邀请了省旅游培训中心和省旅游学校的老师,对村民进行民宿接待、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很快,贫困户为树阿依呷家中的民宿开门迎客,仅3个多月,实现6000多元的收入,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王强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克麦村实现人均增收350元,9户44人脱贫,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乡城县克麦村“第一书记”王强(左三)走访当地贫困户。

精准扶贫

四川推动1443个村发展旅游

乡村旅游,让克麦村的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事实上,放眼全川,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在绵阳平武,虎牙大峡谷附近的农家乐,生意好时月入万元;在阿坝州羌区,浮云牧场一房难求,这个有着绝美景致的“网红”民宿,时常刷爆朋友圈;在汶川县水磨镇,每年的樱桃采摘节,40余万游客会蜂拥而至。

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2%;25个旅游扶贫重点县从事旅游业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15322.9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人均家庭经营旅游业纯收入8670.4元,占比57%;全省农民人均旅游纯收入达到885.3元,同比增长12.6%。

四川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四川要推动144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去年四川“四大片区”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905亿元,占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的45%。其中,9个贫困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44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占当年退出贫困村总数的18%,199个贫困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83.56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成为脱贫主力,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也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全省新增乡村旅游合作社2291家,比2015年激增5.4倍。截至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合作社共有2953家,已成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模式

鼓励贫困地区通过“旅游+”摘帽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四川将针对139个县进行旅游扶贫,涉及1443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5085户、贫困人口278980人。

为了因地制宜推动旅游扶贫,四川推出了“打造景区带动型、发展乡村旅游型、开发旅游商品型”三类旅游扶贫模式。

四川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带动型”模式,即通过提升存量景区、打造增量景区,带动当地及周边居民开展民居食宿接待、景区务工、配套供应农牧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等活动。“乡村旅游型”模式,即按照“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要求,依托城镇、公路沿线、农(林)产业园区等,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民宿等。

“旅游商品型”模式,即按照“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化的实用产品、旅游化的土特产品”三个类型,积极推动贫困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将当地土特产品运送到景区、农家乐等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或以“电商”方式销售旅游产品。

在三类旅游扶贫模式的基础上,今年四川又提出“旅游+”实现精准扶贫的概念。“每个适合旅游开发的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四川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景色和文化底蕴,通过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等“自选动作”,不仅能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还能通过自我“造血”真正摘掉贫困的帽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殷航 图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云朵上的村庄”在脱贫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