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二环BRT首批驾驶员:“城市在变美,出行更方便”

2017-09-27 07:0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二环快速公交司机方太国。

这5年

成都进入快速公交时代,城市在不停地发展,乘车体验在变,出行方式在变。

获得感 

二环BRT班次、成都公交线网的加密,让出行越来越方便,赶公交不再是个“技术活”。

人物名片 方太国

成都二环快速公交的首批驾驶员,也是BRT的常客。他每天要开着快速公交绕二环跑六七圈,从开柴油车到CNG再到LNG,方太国在驾驶座上,亲眼见证着城市的变化。

终点站金沙公交站到了。”9月18日晚上7点50分,成都金沙枢纽站,方太国跑完当天最后一趟车后,坐上了另一辆K1公交车回家。

方太国是成都二环快速公交(BRT)的首批驾驶员,也是BRT的常客。“高峰期还没过,自己开车,起码40分钟,还是坐BRT靠谱,23分钟。”

2013年5月31日,成都进入快速公交时代,在此后的4年多里,方太国每天要绕着二环跑六七圈,虽然是同样的路线,但他却感觉“每天都有变化”——城市在不停地发展,成都越来越“高大上”,而二环BRT班次、成都公交线网的加密,也让出行越来越方便,赶公交不再是个“技术活”。

乘车体验在变

“老司机”越开越稳

2013年5月31日,K1、K2线正式开始载客运行,成都进入快速公交时代。作为成都二环BRT首批230名驾驶员之一,方太国当天凌晨早早起床,出现在双桥子北站,于早上7点左右,他载着满满一车乘客出发了。

“开一圈下来,太巴适了。”在此之前,方太国是113路的一名驾驶员,“当时113路大部分都还是柴油车,噪音大,比较抖,而且尾气也较重。”二环BRT首批上路的140台车,清一色的18米大容量低地板自动波CNG铰链车。

二环高架上,没有红绿灯,路况好,还有专门的公交车道。车上乘客不住称赞驾驶员开得稳,这让方太国有些不好意思,“光是驾驶员这个‘软件’好可不行,主要是‘硬件’配得好。”

2014年11月,50台新能源18米LNG公交车在二环BRT上投用,方太国换了新车。“比起CNG,LNG加气时间更短,续航里程也更长。”很快,二环BRT还将迎来一批纯电动公交车。“我提前感受过了,坐着更舒适,噪音更小,也更环保。”方太国说。

出行方式在变

二环BRT日客流量翻倍

一个乘客的经历,让方太国感触颇深。某个周五晚高峰,成仁公交站,一位男子急匆匆上了车,“师傅,到西区医院要多久?”“差不多20分钟吧。”听完方太国的回答,男子松了口气。

原来,男子在打车时被堵在路上,见时间快来不及了,就到附近的BRT公交站,听男子说起这个乘车“插曲”,方太国暗自乐了。

“其实,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也都感觉到这一变化。”方太国家住双林北支路,从家到始发站金沙公交站,只要当天发车时间靠后,他一定选择乘坐K2线。“时间就是22至25分钟,自己开车,也要半个小时,遇上高峰期,40多分钟都可能,还是公交靠谱。”

住在方太国楼下的孙女士在城南上班,以前,她不到7点就必须出门。而自从BRT开行后,每天早上7点半,她才悠闲出门。“算准了时间的,10分钟从家到公交站,坐K1线,18分钟到人南立交,再转地铁,8点半就能到单位,还能慢慢去吃个早餐。”

二环BRT开行4年多以来,日平均客流量从刚开始的14万人次增加到29万人次,最高时,曾达到35.2万人次。

赶车不再“挤罐头”

全国最密发车频率

虽然日客流量在翻倍,然而,车内“挤罐头”的状态却没有了,这得益于班次的加密。

据了解,二环BRT两条线路配车已从最开始的140台,逐步增加到现在的270台,每天发车的班次,也从最初的1000班增加到1600班。“早晚高峰平均40秒一班,最密集的时候,28秒一班,为全国之最。”成都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正因如此,市民早晚高峰乘坐BRT淡定了许多——这趟车赶不上就不赶了,反正很快就来下一趟。而除了二环BRT,成都还有4条BRT正在规划中,即将开通的第二条BRT,将让城北的市民们也享受到掐点乘车进城的福利。

公交的一系列变化,让方太国颇有感触。“乘客坐着舒服,我们开车的其实也舒服。”4年多来,方太国在驾驶座上,亲眼见证着城市的变化,“特别是东边,以前都是荒坝子,一下子,高楼林立,越来越高大上了。”

方太国的妻子也是K1线路的驾驶员,每次下班,两人最爱选择坐着K2线一起回家。华灯初上,两人悠闲地赏着窗外的夜景,“看着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身为成都人,很自豪。”方太国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摄影刘陈平

原标题:“城市在变美,出行更方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