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成都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2017-09-28 07:0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小型道路清扫车灵活地穿梭在街巷清扫道路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当前,成都正保持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战略定力,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加快转变特大城市管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治理方式。

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十八大以来,我市树立“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常态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以人为本、规范法治、系统综合、智慧精准转变,建设“干净有序之城、美丽宜人之都”,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让市民更满意、更幸福。

亮点工作

以人为本

推进“厕所革命”

开放首批419座24小时环卫公厕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精细程度是重要评判标准。

随着成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夜间工作及生活需求的迅速增长,夜间如厕也成为市民和外地宾客面对的问题。今年4月7日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开放首批419座24小时环卫公厕。目前,仅金牛区就已开放了101座24小时公厕。

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活垃圾分类也在扎实推进中。我市不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技术标准及工作导则等编制工作,还印发了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简明指引。

今年,我市创新“门前三包”工作机制,加强商家越门经营、流动商贩以街为市治理;推进市容秩序分类管理和共享单车管理,在部分街道试行市容秩序辅助管理服务外包,积极探索“街长制”管理办法,推行招牌自助设置试点。

同时,我市加大社会宣传发动,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各级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城市管理市民体验活动”,以市民的视角和需求去考量城市管理的措施、步骤、细节和成效,深化“最美街道”“最差街道”评选活动,增强市民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规范法治

提高城市管理立法水平

修订实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法治是城市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制定、修订了包括《成都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在内的一系列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统筹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立法水平。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成都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市民关心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新增了对市容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明确规定,新增了对“城市家具”管理的规范以及对“城市牛皮癣”整治的疏堵结合方式。9月19日,《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将以此规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城市管理秩序。

在城市管理法治化的进程中,我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加快构建适合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完成218项行政处罚事项的自由裁量标准制定,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市城市管理执法记录仪、快速对讲机配备比例分别达72.3%和81.9%。优化行政审批,创新推进中心城区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审批、巡查、执法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今年9月,市城管委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走成都”行动,通过“走基层、查实情、补短板、惠民生”,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智慧精准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准度

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战略

精细化管理是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和常态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为了实现城市管理每一项工作内容具体、流程清晰、标准统一、行为规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已审议通过,并完成《成都市“精细化城管十条”工作方案(送审稿)》、加快修改完善《成都市城市管理标准体系表》、建立“成都城市管理标准数据库”、制定成都市精细化城市管理标准、抓好《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5项工作。

如何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近年来,我市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战略,编制城市管理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升级改造和智慧环卫、智慧照明、智慧道桥、扬尘治理等系统建设,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已通过住建部信息化示范工程验收。

在精细、精准上做文章,我市抓好市容秩序管控,让城市更有序——严格查处违法露天占道烧烤,实施户外广告招牌提升;抓好市政设施管护,让城市更安全——强化城市道桥安全监测和巡查维护,加强城市道桥大中型维修和专项维护以及井盖监管,完成中心城区100条中小街道路面黑化维护整治,完成全市城市道路井盖病害治理1.2万个,全面加强照明设施巡查巡检,确保路灯亮灯率不低于98%,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5%,事故处理及时率达100%;抓好环境卫生管理,让城市更干净——持续开展道路清洗除尘“本色行动”、环卫设备设施“洁身美容”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固废处置三级监管。

加强监督考评,完善各层级监督检查考评办法、标准和细则,明确职责。今年7月1日,新的《城市管理工作监督考评实施办法》开始实施。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城市管理工作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格局。

典型点位

28个街长管38条街

24小时在线解决问题

9月6日凌晨2点,已经入睡的罗开会被电话铃声叫醒。原来,郭家桥北三街街口的冷啖杯又摆出来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接到群众电话后,罗开会第一时间与商家取得联系,及时解决了被投诉方噪音扰民的问题。成为郭家桥北三街的街长后,24小时开机已是罗开会工作的常态。

记者从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办了解到,今年6月底,望江路街道辖区正式开始实施街长制,至今已经运行近3个月。街长制是受河长制的启发,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加大社会力量的参与。“街长不仅要开展街道城市管理的日常巡查,还要督促商家店铺履行‘门前三包’工作。”望江路街道办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长还负责督促整治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和违规搭建等问题。

目前,望江路街道辖区实行三级街长制:一级街长开展督查、考核;二级街长协助一级街长对包干路段进行督查、考核,并组织日常巡查等工作;三级街长对上级街长督查发现问题进行督查整改,同时负责对群众反映问题进行积极沟通与整改。作为武侯区街长制的首个试点,该辖区38条街道目前已经街长制全覆盖,每条街道有至少1个街长制公示牌,目前在岗的街长数量达28人。

记者看到,公示牌上面公示了街长、包干干部、文明劝导员和保洁负责人的姓名、照片和联系方式。“公示电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居民在发现问题时,马上想到我们的街长,并及时与我们进行沟通,把问题都解决在我们街道这个层次。”这位负责人表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也明显提高。

据悉,在成都的其他区域,街长制也正陆续开展。由街长负责调动资源,引导更多居民、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背街小巷的“城市诟病”有望得以有效解决。

心语心愿

环境变美引游人

更多产品走出去

很难想象,英国、德国、丹麦、荷兰、阿根廷等20余个国家能与成都温江小镇寿安发生什么关系。然而,这些国家的客商却纷至沓来。前不久,寿安镇天星村的村民还将编艺作品带到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国家。

在温江区寿安镇,形态各异的植物编艺作品,会让你忍不住驻足欣赏一番。50多岁的王德琼是天星村的村民,一直以花木种植为生,“我们也会做一些编艺,但是生意一直不理想。”

2014年10月开始,天星村纳入百村容貌整治后,村道都成了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鲜花飘香,成堆的垃圾不见了,村里人人都成了保洁员,还有一支卫生监督队伍。这样的环境变化,是村民们主动要求的,也是主动参与的。“传统的花木已经在走下坡路,编艺才应该是我们的未来。如何让编艺众所周知,首先是打造环境。”不出大家所料,环境变美了以后,来天星村的游客越来越多,而编艺也被很多人所知。王德琼家的编艺订单金额更是成倍地增加,“我们家现在70%以上的生意都来自编艺,而以前只占20%。”如今,天星村90%的村民靠着编艺赚钱。“希望环境更美,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更多的产品走出去。”

最近,家住玉林片区的李艳也发现,家附近的小巷子都变美了:三角梅、蔷薇悄悄爬满墙,绿色植物也增加了,修剪得有模有样。“现在,我们都喜欢在街头走一走,闻一闻花香。”李艳说起最近的变化,幸福感油然而生。她笑着说,不是有一首歌唱“跟我到玉林街头走一走吗?”欢迎更多的人到我们玉林走一走。

李艳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看到环境这么美丽,都会打心里去爱护它。同时社区还成立了护绿志愿服务队,将花坛、花墙划分成固定的区域,交给附近的热心居民就近认领和维护,“大家现在对花草树木爱惜多了。” 本报记者 李霞 摄影 胡大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