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武侯:打好民生“组合拳” 交出一份写满幸福的答卷

2017-10-11 07:2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五年一个起点,道路越走越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武侯区次第展开:棚户区居民告别蜗居生活,住进了安置小区的新房;几百个老旧院落焕发新春,浓浓的邻里情在这里蔓延;“颐居通”居家养老助残平台为全区万余名老年人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档案,同时积极发挥慈善会平台作用,通过慈善日志,为困难群众家庭制定了个性化的结对帮扶计划。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项项重点民生工程,一件件重点民生实事,武侯区委、区政府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兑现了“说出去”的承诺,也让群众看到希望,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镜头1】

破解“宜居难” 安置小区圆了安居梦

国庆节前,通过抓阄,金花桥街道江安河社区江安苑新住户胡仕丽,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她迫不及待地邀请老邻居们进门看看。“没想到我去年拆迁,今年就能拿到新房子。”

胡仕丽的新家为两居室,户型方正、宽敞明亮,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就是小区开阔的中庭。让胡仕丽全家满意的不仅有宜人的小区环境,周边配套也十分完善。听说小区周边已规划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农贸市场后,胡仕丽欣喜不已,直说要赶紧装修,尽快入住。

在江安苑安置小区分房现场,金花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分房工作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精神,分6批次于9月30日前完成,814名居民圆了新居梦。

住房是民生之要。按照成都市“中优”战略部署,围绕“提高城市品质”要求,武侯区着力建设新居工程,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安逸的人居环境。据悉,2015年,武侯区投入43.58亿元开工建设江安河新居、三河新居、九花新型社区等8个安置房项目,建筑面积达133.1万平方米。2017年初,8个项目中已有3个达到入住条件,其余5个已经实现主体封顶,逐步完成室内外装饰、地下室通风等建设。按照计划,到今年底,8个项目将全部完工,将安置上万拆迁过渡群众。

同时,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从2013年起,武侯区把老旧院落改造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工程目标。这五年,共收集居民关于老旧院落改造意见1000余条,其中60%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真正做到了按照群众的呼声,按照群众的要求来改。

【镜头2】

破解“养老难”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家门口的日间照料中心,经常有健康义诊活动,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方便。”“在这里既能找到中西医,还可以看书娱乐,‘医养融合’造福了我们辖区的老年人。”说起位于簇锦街道太平园中六路39号的百吉汇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记者注意到,日间照料中心分为三层楼,一楼是棋牌娱乐室,经常会举办律动康复、健康讲座等活动;二楼是文化康复区,主要提供特色推拿、康复理疗服务;三楼是医疗服务区,可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科、西医内科等服务。从今年4月该中心正式对辖区老人服务以来,为辖区老人提供了近70项服务,每月2000余人次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的医养结合模式,仅仅是武侯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环,据介绍,武侯区已经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过去,政府开展养老服务大多属于‘安排’,老人没有迫切需求。2015年,武侯区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公益创投活动,实现了养老项目与老人需求的充分对接,可以充分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武侯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老有所养”,武侯区还打造了“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了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公益服务。同时,老人通过拨打“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热线,便可获得丰富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与此同时,武侯区政府出资为全区4万余名7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松鹤延年”意外伤害及健康保险,为老人提供了一份安心生活的保障。

【镜头3】

破解“看病难” 组建109个家庭医生团队

“家门口就能看医生,干嘛还去医院挤呢?”72岁的邬善城是成都武侯区玉林辖区居民,患有高血压的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早的一批签约患者。

自从与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中心不仅为他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而且每年提供一次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武侯区,坐拥国内医疗资源最优的医院之一——华西医院,却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看病难”问题。“每天10万人在华西四所医院流动,拥挤程度比菜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侯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医生的出现,有利于医院病患“分流”到社区,尽可能节约医疗资源,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内容的有偿签约服务,为居民就医提供差异化管理,构建“智慧医疗体系”。

作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武侯区始终坚持以健康武侯建设为牵引,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创新诊疗服务方式,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问题。“目前,全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9支,家庭免费签约覆盖率达50.3%。”武侯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武侯区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数据为11233人。

【镜头4】

破解“入学难” 居民可就近享受优质教育

今年年初,住在广福桥西街的张先生得到了好消息,自家附近要新建一所幼儿园。张先生说他非常高兴,“这里属于红牌楼商圈,位置特别好,但之前愁啊,娃娃过两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但自家附近没有近点的幼儿园。”

当这个消息得到证实后,张先生特别兴奋,“真是太好了,再过一年,幼儿园开园,我家小朋友正好第一批入园。”

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生活配套,学校建设一直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武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武侯区的实际,优先落实学校建设规划、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经费、学校建设项目优先拆迁和实施建设。这意味着,不仅在建设规划上,其他项目要给学校让路,在经费、建设进程上,学校建设也必须走在前头。

值得一提的是,武侯区每年新建学校、幼儿园的工作安排已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列入了人大、政协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中。为完善区域教育配套,缓解就学压力,提高建设品质,从2015年开始,武侯区投资8.8亿元,新建、扩建一批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校、幼儿园;到2017年底,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将达到26所,更好地满足区内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

【镜头5】

破解“出行难” 新修两条出城快速通道

说起出行,住在顺和社区兴元丽园的孙格英感触颇深。以前,这一片人口、车辆众多,堵车严重,进城、出城非常不便,只能通过武侯大道或草金路绕行,进城要花半个多小时。

2016年4月,武侯新城和万兴路两条进出城快速通道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从成都西三环路到二环路,在交通通畅的情况下开车只需10分钟左右,同时更有效地缓解了武侯区西南片区的交通压力。孙格英笑着说,“这下好了,出门就是跨线、下穿,方便多了!”

过去五年,武侯区加快了“交通先行”步伐,不仅先后投入70多万元,对6300余个雨、污水检查井进行改装,同时“断头路”的打通更在全面提速:2014年,加快实施佳灵路(老川藏路)、武侯大道、草金路、新南路等进出城主通道改造提升工程;2015年,武侯区新建15条主要道路,完成42条道路“黑化”,实施了老川藏路、科华路等主通道改造提升,太平园东路等15条“断头路”建成通车;2016年,新开工建设16条道路,高标准推进红星路(武侯段)、林荫街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完成25条道路“黑化”,为45条无路灯道路安装路灯;2017年,武侯区将打通9条断头路,总长4.5公里,届时,将彻底解决“出行难”问题。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文/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