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科学治霾 专家委员齐献招

2017-10-12 07:1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防治雾霾”“成都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应不断加强科学化精细化治理”“应该加强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提升预报预警及应急防控能力”……日前,在市政协召开的“科学防治雾霾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专题协商会上,专家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改善成都大气环境质量和秋冬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提出了专业思考。

雾霾成因?

扩散条件先天不利 排放总量大是后天“祸因”

“四川盆地的地形和气象条件在空气质量的保障方面不占优势,成霾的气象门槛相对较低。”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分析道,“四川的地貌特点是内陆盆地,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属沿海地带。相比较而言,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市域内海拔落差达到5000米,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气象背景差异大,地形相对闭塞,这样的地形条件使得该区域具备发生严重空气污染的潜势气象条件。”

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成都雾霾天气的另一重要因素。“风、降水等气象条件原本对空气污染有稀释和冲刷的作用,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罗泳平接着谈道,“但我市总体风速小,静风频率高,为全国两大静风区之一,加之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雾日较多,所以大气扩散能力在‘好、较好、中等、较差、差’这5个等级中常处于‘较差’和‘差’的状态。因此,在污染物排放量相当的情况下,盆地地区表现出的污染现象就比别的地方更重。”

除了先天条件“不给力”,成都的“后天不足”也是大气污染物积聚不散的原因。据了解,全市大气污染呈现出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煤烟尘和工业复合型污染的特点,而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所致。

“成都作为特大中心城市,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排放量持续上升。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成都市环保局局长王锋君如是说道。据研究表明,70%-80%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是由20%-30%的车辆贡献的。或许有人认为车辆一启动,尾气排放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四川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凯山如是解释,通常来说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受城市道路结构、交通状况、驾驶行为、环境条件、车辆技术等各种因素影响,而交通拥堵增加车辆停停走走的频率,也会加大车辆的尾气排放。

如何防治?

秋冬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专家委员支招治霾

据市气象局预测,成都地区今年冬季气温略偏高,降雨略偏多,尤其是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较少,气温高湿度大导致底层大气逆温现象会比较突出。预估今年冬季有阶段性气象扩散条件极差时段,总体上气象扩散条件较2016年冬季略差的可能性较大。面临严峻的秋冬大气污染形势,专家委员们有怎样的意见和建议呢?

“建议加重重污染短期预报和应急效果评估,进一步提升准确度。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引领的力度,构建一套大气重污染精细化应对体系,形成区域性重污染精准应对为目标的业务能力。”贺克斌谈道。

市政协委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范广洲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要加强成都市及周边地区污染源排放动态清单和污染来源解析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区域雾霾综合观测体系,实现资料、信息共享,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重污染预报预警能力。

“要科学化、精准化治理大气污染,有必要通过了解不同污染源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有效地针对各类气象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四川省环境科学院院长叶宏如是说。

除这些专业性意见外,与会的专家委员还提到,绿色出行也是关键环节。如果每人每周少开一天车,那么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整体可减少近20%,减少个人原因产生的污染,做些日常顺手可做的小事,绿色环保的力量就在我们手中。

李妮斯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