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万朝(左)在将水果装箱。
10月13日中午,雨后放晴,气温舒适宜人。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村,一批来自成都的旅游团队在农家乐品尝着芒果,欢声笑语不断。
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阿署达村也从一个贫困村,变身成为知名的康养旅游新村,芒果产区变成了景区,昔日田园变成了公园。
村民余文群算了一下,今年,家里的芒果就摆在家门口卖,自产自销就卖了1万多元。
24岁的小伙代万朝从大学时开始创业,如今三年过去,其公司已成为攀枝花水果电商龙头企业,今年已在网上卖出了4000多吨芒果。
对留日归来的阿署达村村主任鲍进芝来说,今年秋天,也充满着收获。村子发展前景广阔,今年还将打造新的旅游品牌,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距离党的十九大开幕时间越来越近,大家的心中充满着期盼。在攀枝花这个彝家新村,有收获,有干劲,有目标。
余文群的喜悦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从攀枝花市区出发,大约20分钟车程,就能抵达位于山腰上的阿署达村。
村民余文群,在村里开了家小超市,生意不错。除了开超市,余文群家还种植了10多亩芒果。攀枝花是全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优质芒果主产区,在阿署达村,芒果,也是村民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今年我家的芒果已经卖完了,只有明年再来品尝了。”性格爽朗的余文群笑着说,今年家里的芒果卖了1万多元,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都是在自家门口卖出去的。
7月,芒果成熟了。余文群没有像往年那样等着批发商来收购,而是将芒果直接放在超市门口卖,不愁没销路。一方面,来村里的游客很多,有的一买就是几十斤。同时,余文群也通过微信卖芒果,在家中打包装箱后交给快递就行,相比往年,不仅轻松了不少,收入也增加了。
除了种芒果,她家还将安置房租给了外地来攀枝花康养过冬的老人,加上开超市,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以前我们村是贫困村,这几年村里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余文群感叹。
余文群每天都在看新闻,对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很关心。同时她希望,村里能够打造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满意而归。
代万朝的干劲
让更多人尝到攀枝花水果
“这几年时间,真的是电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24岁的代万朝颇为感慨。
从芒果产地到消费者餐桌,代万朝将攀枝花的芒果,销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2014年年初,还在攀枝花学院读大三的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攀枝花的水果这么多,品质也好,为何不在网上卖?
2014年3月,代万朝与有着相同兴趣的伙伴联手,创立了“26度果园”,开始在网上售卖攀枝花水果。最初,规模很小,只租了一个小门面,同时走电商和线上两种渠道。
代万朝说,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困难重重,全靠不断尝试和摸索。经过3年的奋斗,“26度果园”从最初的几名员工,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人,办公面积从80平方米发展到2000多平方米,成为攀枝花水果电商龙头企业,2016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预计今年还将增长50%。
代万朝将企业的成功原因总结为:一是国家和地方对农业的大力投入,二是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帮助,三是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四是公司能量满满的创业团队。
作为一名党员,在十九大召开期间,他准备和果农们一起,收看十九大的新闻报道。对于未来,代万朝干劲十足,他相信,好的政策会让果农致富增收,同时,攀枝花的水果品牌也会越来越响,将会有更多的人吃到攀枝花水果。
鲍进芝的目标
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10月13日,因组织村里的招商引资会,阿署达村村主任鲍进芝忙到中午1点过,才有时间接受采访。
出生于1988年的鲍进芝,是土生土长的阿署达村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2014年回到家乡,今年3月,竞聘成为村主任。
对于村子,鲍进芝有太多的感情。上任后,她即以村集体经济为大股东,成立了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的金玛缔康养旅游服务公司,并建设文化精品民宿、沙滩游泳池、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基地主题公园。目前,三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到明年,村民就能获得收益。
“我们村委会是和村民‘捆绑’在一起的,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鲍进芝信心满满。近年来,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客栈,每年来康养过冬的老人有数百人。同时,还引进打造了2万亩“花舞人间”景区,即将建成康养特色小镇,全国第一所康养学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也落户阿署达,今年9月迎来了第一批上千名学生。
“阿署达不缺游客,缺的是统一的旅游品牌。”鲍进芝说,村里创建了自己的旅游品牌“故事里”,现在也有不少企业想要入驻、合作,接下来,“故事里”将成为阿署达村统一的对外旅游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湘东 摄影报道
原标题:产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攀枝花康养新村日子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