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激情 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

2017-10-15 10:38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汶川县水磨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茶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泸州市江阳区纪委监察局干部在通滩镇大竹山村督查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精准监督”对焦“精准扶贫”。 刘学懿 摄(视觉四川)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他们中,有不等不靠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有“先行先试”的基层干部,有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还有带领村民致富的“脱贫攻坚之星”。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他们对过去五年我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有哪些感受,对十九大的召开又有哪些期许和愿景?记者走近他们,并摘录下他们的感受和心声。

脱贫路上 敢于“先行先试”

时间 10月6日

地点 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人物 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向贵瑜

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南充市委市政府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各项部署,向贵瑜与全市扶贫战线干部一起,探索出五方联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模式、“日暗访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等“南充经验”。

10月6日,记者来到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向贵瑜正与几位工作人员一起,商议当天《每日快报》内容。编发《每日快报》,是南充市督查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举措。

对于南充,脱贫攻坚挑战不小:5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居全省第三。“苦和累都不怕,怕的是找不到稳定脱贫的门路。”向贵瑜说。

这条路如何找到?在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探索开始起步。当地引进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带动48户贫困户建设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仅用3个月时间,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就建成,当地贫困户如今实现户均年纯收入6万元以上。

试点铺开,模式逐渐清晰。最终,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方联动”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的模式在南充推行。向贵瑜介绍,目前南充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674个,带动贫困户5.7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有政策支持和致富门路,关键在于怎么干。但在基层部分地方,情况仍不容乐观。“个别乡村干部还处在典型的‘上热下冷’状态,以为脱贫攻坚就是一阵风,不出实招、不下深水、不在状态,这种情况必须整改。”向贵瑜回忆。

打破常规工作套路,南充建立“日暗访日通报”督查机制。当地组成暗访组,每日白天暗访,晚上对当天发现的问题编发《每日快报》,第二天在全市通报。同时,对有问题的村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移送纪委问责。

“去年全省脱贫攻坚考核,南充名列第一。”向贵瑜说,在扶贫模式创新的路上,我们还将继续求索。

【寄语十九大】

站在新起点推进脱贫攻坚,我们扶贫人信心百倍,也需要更多的担当和付出。我们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大的事,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持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继续贡献脱贫攻坚的“南充经验”。□本报记者 伍力

“悬崖村”里 她是跑腿员和宣传员

时间 10月9日

地点 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

人物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骆云莲

背景 建在悬崖绝壁上的古路村是雅安市唯一不通公路的村。骆云莲带领乡亲们修索道、种经济林木、发展乡村旅游,让大家的脱贫增收路越走越宽。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古路村人气“火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下可把村支书骆云莲忙坏了。

10月9日,记者来到地处大渡河大峡谷的古路村,这里是雅安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村民出行,全靠2003年从石壁上凿出来的一条宽只有一米左右的骡马道,因而古路村被称为“天梯上的彝寨”。

要脱贫,得先解决交通难。为此,骆云莲当起了跑腿员。尽管每出一趟村来回至少两天时间,但为了争取项目,2014年,骆云莲几乎每隔一天就要下山出村一趟。终于,在精准扶贫项目的推动下,当年汉源县出资300多万元,把村里的骡马道修上了护栏,硬化了路面,保证了乡亲们出行安全。

光靠一条骡马道肯定不行。2015年,借助灾后重建机遇,当地政府投入2340万元,修建了一条集客货运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索道。2016年8月,索道建成试运行。如今,一条长1.8公里的通村公路已初现雏形,预计今年11月就可完工。届时,古路村将迎来村里第一条机动车道。

交通在改善,百姓脱贫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从2012年至2015年,骆云莲带领乡亲们发展了2000多亩核桃、200多亩花椒。“今年核桃进入收获期,每亩可实现增收1500元左右。”骆云莲说。

为了古路村的发展,骆云莲又当起宣传员。无论是在外出差,还是到北京开会,她最喜欢和媒体记者交朋友。“希望大家多宣传古路村,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让全村老百姓高兴的是,就在古路村修建索道的过程中,古路村开始“火”了,很多“驴友”慕名而来。郑望春等村民家,借势发展农家乐,一年收入好几万元。

【寄语十九大】

我相信,无论交通还是用电,古路村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完善。2018年肯定能实现整村脱贫。下一步,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奔康。眼下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本报记者 游飞

原标题:激情 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