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上成都色彩

2017-10-22 07:4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QQ图片20171022082653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QQ图片20171022082701

治理后的四斗渠碧水流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自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绿色最强音,明确我们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一直以来,成都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将绿色发展的根与魂深深植入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成都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成都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添上成都色彩。

打好蓝天保卫战 成都已明确“作战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何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看到更多蓝天白云?成都有目标,更有细致的“作战路线图”。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市采取系列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初,市政府印发实施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7年度重点任务》,提出了“六大行动”“50条措施”。今年7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铁腕治霾,为进一步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实施“成都治霾十条”推进铁腕治霾工作方案》。

在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条”的“高压”防治下,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成绩。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持续开展了涉气企业、机动车尾气、扬尘和餐饮油烟治理,以及秸秆禁烧、禁煤、清洁能源改造等一系列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了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关闭了部分高污染行业企业。

秋冬季脚步临近,面临可能发生的雾霾污染,下一步,我市将开展包括大气污染防反弹行动、秋季秸秆禁烧行动、“散乱污”整治行动、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燃煤锅炉“清零”行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动、移动源污染整治行动、水泥企业和砖瓦窑行业整治行动、工地扬尘整治行动、秋冬季专项督查行动在内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力争打赢蓝天保卫战。

重拳治水 蹄疾步稳 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系统的命脉,也是一座城市繁荣发展的保障。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体系当中,“水生态”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保障。为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成都治水十条”。

作为成都现行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成都治水十条” 结合河长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年推进方案,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了针对性强、治理力度大、实效性高的十条治水举措,充分体现了成都构筑水生态文明、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坚定决心。

根据成都出台的“重量级”治水新政,成都将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那么,成都将如何具体发力?

重拳治水,成都蹄疾步稳。据了解,成都将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大力整治洗车场、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实施饮水安全保护工程,推进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设,规划建设“第三水源”;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加强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亲近自然 享受生活 全域增绿再现花重锦城

“香风满阁花盈户,树树树梢啼晓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为再现绿意盎然、花重锦城的景象,一场全域增绿行动正在成都展开。根据《2017年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秋季增量提质行动方案》,我市将在秋季栽植3万株以上行道树,完成道路绿化提升130条以上,新增地栽花面积26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宜绿立交桥桥墩桥柱完成桥体绿化全覆盖),新建小游园、微绿地62个。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累计完成行道树秋季栽植23918株,累计提升道路绿化37条,完成立体绿化41914平方米,新增地栽花15.2万平方米,完成小游园、微绿地建设33个。

此次增绿行动只是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的一个缩影。按照“成都增绿十条”要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的目标,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快改造、完善、提升中心城区骨干通道、滨水绿道、重要节点、重要广场等园林绿化景观。

在这场“全域增绿”的行动中,每一位市民、每一家单位都自觉成为绿色的守护者。市民不仅可以积极参与自愿植树,还可以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满足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前不久,我市启动了秋季造林绿化及义务植树活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3个认建认养点位,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认建认养树木。

【一线直击】

希望能与碧水清流长期做“邻居”

一条5米宽的清澈河渠从金牛区迎宾大道一号居民小区前缓缓流过,仿佛一根泛着柔和光泽的碧绿绸带,一头系着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一头系着民生福祉的增进。

“跑步时间到了,我们准备去河边。” 秋日傍晚,市民郭广兴与妻子梁沁换好运动服,沿着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开始了一天中最放松的健身时间。

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碧水流淌,河堤两旁绿树成荫。看着不时擦身而过的健身邻居,郭广兴与梁沁夫妇感慨良多,“现在,河水清澈、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我们沿河居住的市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水环境治理为我们带来的实惠。”

但几年前的郭广兴与梁沁夫妇万万不会想到,现在能与碧水清流、鲜花绿树长期做“邻居”。据郭广兴回忆,以前,金牛区四斗渠是绕着郭广兴所住的迎宾大道一号小区后面流过。那时这条河渠是当地居民口中不愿提及的“臭水沟”,各家各户为了防止臭味进屋都紧闭门窗。

规划治理后,现在四斗渠改道在了小区前面,为小区打造出了水净岸绿的美好环境。“通过黑臭水体治理,我们彻底‘告别’了家门口的臭水沟,现在与碧水清流做邻居,生活质量确实不断在提高。我们从心底感谢成都治理黑臭水体,希望这样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治水工作越多越好。”

【代表连线】

党的十九大代表、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如何生产出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是她思考的问题。

“把报告一页一页深读下去,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心坎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在姚庆英看来,无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都让人振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越来越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姚庆英所在的两河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两河逸园”农民新居,改造“两河口”散居院落,油砂路、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整接到每家每户,村民过去的砖瓦房成了一栋栋漂亮的小别墅。姚庆英说,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很受启迪,回去后,将利用村里城市化的居住条件、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鼓励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以及生态休闲旅游等。

【专家访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

希望全社会都积极参与

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贺克斌更关注的是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

“报告把‘美丽’提到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样的高度,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不仅是一个突破,更释放出一个信号,未来,在这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引领和指导下,全国上下将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贺克斌告诉记者。

谈到这份“顶层设计”会对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意义,贺克斌表示,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都是“大有可为”的方向。他分析道,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体现在“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也较为粗放,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和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长期持续且快速增长。成都也有相似特征,这使得成都及周边城市在大气环境领域面临严峻挑战。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成都加大治理力度,今年来相继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条”,取得一些成绩,而如何保持治理成效长期有效则是关键。他建议成都进一步加大科技引领的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以科技创新引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精准管理的新阶段。同时,他也希望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本报记者 缪梦羽 王琳黎 胡清 侯初初 摄影 吕甲 胡大田

原标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建设美丽中国添上成都色彩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