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梅看报学习
倪雪梅(左二)来到无花果种植基地走访
倪雪梅(左三)深入村民家中走访
“界牌15个村,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大伙儿都要脱贫奔小康。”
人/物/介/绍
倪雪梅
内江市威远县人,36岁。历任威远县接待办主任,县委办副主任,界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3年4月任界牌镇党委书记。曾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内江市“三八”红旗手、内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走进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谈及界牌近年来的变化,各行各业最大的感受便是“路好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改变,与界牌镇党委书记倪雪梅有很大关系。
4年前,倪雪梅被任命为界牌镇党委书记时,除通往县城的干道为硬化道路外,镇内无一条水泥公路。路太烂,老百姓吃够了苦,倪雪梅也急在心里。“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路不畅通,既制约界牌发展,也影响老百姓收入。”抱着“一定要让界牌交通大变样”的决心,上任后,倪雪梅在全镇掀起三年交通大会战。
如今,4年过去,上百公里水泥路不仅让界牌在威远率先实现水泥路“村村通”,也发展起了无花果、设施蔬菜及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道路畅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的腰包也就跟着鼓起来了。”倪雪梅说,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事情,看到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她和界牌镇党委及政府所有人都很欣慰。
1
修路
“再也不愁菜烂在地里”
界牌镇距县城10余公里,辖15村、1个社区,是威远与自贡交界的“南大门”。然而,2013年以前,界牌镇除通往县城的干道属硬化道路外,镇内无一条水泥公路。
界牌镇花荷村的蔬菜种植,已有数十年历史,然而,由于路太烂,村里不少蔬菜种植户在此前离开家乡,外出租地种菜。54岁的胡洪便是其中之一,2010年,他毅然放弃家中的四五亩菜地,在离家10多公里的自贡市新民镇租地10多亩,只因新民的路更好。胡洪说,相比日常出行,他们更愁的是地里的菜。“有时,遇到绵雨天,车开不进村子,菜也挑不出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菜烂在地里,一亩地损失多则几千元。”
和胡洪一样,当时,村民们受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烂路。2013年4月,倪雪梅开始担任界牌镇党委书记。此前已在界牌镇工作近两年的倪雪梅在一次又一次的下乡中,切实感受到了群众要求改变道路状况的迫切愿望。
“一定要让界牌交通大变样。”履新界牌镇党委书记后,倪雪梅下定决心,将道路建设排在全镇工作的首位。倪雪梅带领镇干部一边到市、县两级跑项目、要资金,一边联系镇内企业家等,动员广大群众筹款,解决资金缺口。
2014年初,全长14.3公里的界牌至龙会镇的道路动工,界牌镇掀起三年交通建设大会战。此后,界牌通往周边向义、新店、靖和等乡镇的水泥路打通。2015年,界牌镇在威远率先实现水泥路“村村通”。
“路修好了,出行难解决了,蔬菜等农产品的运输难也解决了。”2014年,得知老家要修路,胡洪又回到老家继续种菜。“现在,村上外出两个方向的水泥路都通了,每天都有菜贩来收购蔬菜,再也不愁菜烂在地里了。”
2
种果
家门口打工,腰包鼓起来
交通在改善,经济发展也得跟上。相邻的新店、向义两镇大力发展无花果种植,倪雪梅考察后认为,界牌同样适合种植无花果,便决定在中坝、南强两村试点。2013年10月,中坝、南强两村流转土地2800亩,全部种上无花果,这让界牌镇有了第一个规模化的产业。随后,多个村相继种植无花果,全镇无花果连片种植面积达6000亩。
“但无花果鲜果储藏期短,运输比较困难,必须引进企业就近加工。”为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倪雪梅引进无花果深加工企业——四川久润泰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强村。32岁的李强此前在深圳等地打工。去年,久润泰公司投产后,他马上回到家乡,应聘进了公司,负责车间生产。“一个月工资4000多块钱,不比外面低,还能照顾家人。”
久润泰公司副总经理何进介绍,除公司车间常年聘请的约40名技术工人外,公司每年还会请附近数百名村民负责无花果的除草、采摘等。“每年采摘的2个半月时间,有的村民就能挣上万元工钱。”
无花果只是倪雪梅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最近,一家上市公司在界牌打造的康养项目——康桥恬园也在加快推进中。”倪雪梅说,引起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目的就是带动广大老百姓增收致富。“在家种菜种无花果,在家门口打工,也能让腰包鼓起来。”
3
扶贫
“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77岁的胡水金,家有老伴、未成家的弟弟、儿子、患有智障的儿媳,及3个正念小学的孙子和孙女。一家人中,唯一的劳动力是儿子胡信志,经济来源只有种地,家庭贫困。
2015年初,倪雪梅主动与胡水金一家结为帮扶对子,开始精准帮扶。她首先决定帮助一家人改善住房条件。
争取危房改造基金,协调企业以成本价销售砖瓦给胡水金,并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投工投劳帮助建房,2015年8月,胡水金一家搬进新房。为了帮助胡水金一家增收,倪雪梅针对他家的情况确定了养殖脱贫的方案,先后为他家送去母羊和仔猪。去年,一家靠养羊及低保,收入超过8000元。胡信志说,“倪书记送的母羊生了5只小母羊,繁育多了就值钱了,家里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胡水金只是界牌镇贫困户中的一个,界牌镇的贫困户比较分散。“界牌15个村,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大伙儿都要脱贫奔小康。”几年来,为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倪雪梅亲自挂帅,建立分管领导包片、驻村组长和驻村干部包村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截至去年年底,全镇664户贫困户1875人,已脱贫302户904人,计划明年实现全部脱贫。
4
敬老
五保老人住进“宾馆”
倪雪梅清楚地记得,2014年初,她前往界牌敬老院慰问老人时发现,敬老院墙体出现了裂缝,屋内因渗水、漏水而比较潮湿,厨房条件差,浴室为临时搭建的简陋“棚子”。倪雪梅当即决定,着手启动养老院重建。“一定要让老人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2015年初,在前期准备就绪后,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新敬老院开工建设。2016年11月投用后,老敬老院30多位五保老人全部搬进新敬老院。“新敬老院配套设施太好了,就像宾馆一样。”与老人们一起从老敬老院搬来的龚树明说,他对老敬老院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都不愿意去临时搭建的浴室洗澡,经常是大家排成一排在院坝内洗澡。“当时条件差多了,如果我老家有房子,我都搬回去住了。”
界牌镇组织委员熊萍此前曾兼任界牌敬老院院长,据她介绍,因为条件较差,老敬老院住着的个别老人还曾离开过。
然而,新敬老院投用后,情况大不一样。“现在,大家是都想住在这儿。”界牌敬老院常务副院长唐德荣说,新敬老院既有娱乐室、餐厅等,每间标间内还配有衣柜、电视机和独立卫生间。不到一年,新敬老院入住人数便增至83人。
10月13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敬老院发现,敬老院与南强村村委会办公室相邻,宽阔的休闲广场上除了乒乓台、健身器材等,还有文化长廊,老人们在长廊内或进行棋牌娱乐,或聊聊天,其乐融融。
“老人们能在敬老院舒适的环境中安享晚年,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很高兴。”倪雪梅说,除了敬老院,过去几年,界牌镇的镇村面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风气,养成了好习惯,“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新农村,正逐步实现。“作为基层党代表,我要把基层最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带到北京去,分享给大家。”
成都商报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
原标题:路好走了,村民腰包鼓了,她让乡镇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