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他们,是青少年成长的领路人和守护者

2017-10-27 07:1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韩万斋义务讲国歌。

韩万斋:

年过七旬 义务讲国歌逾千场

韩万斋原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从1996年6月8日第一次国歌讲座到今天,他已义务宣讲了1500多场,粉丝听众超过200万人次。

韩万斋在讲座中讲述国歌受喜爱的原因、国歌存在的意义,讲述《义勇军进行曲》被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并对国歌本身的作曲技巧和曲调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他说:“国歌鲜明地展现了国家的形象,体现着国民的情感和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具体表现。”

2012年,韩万斋加入了省关工委宣讲团,开始为全省中小学生宣讲。韩教授虽然已76岁,但他的国歌讲座仍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有听众描述一次经历:本以为枯燥、抽象的国歌讲座会冷清清的,可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仅能容纳400人的电教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过道上、走廊上,挤满了听讲座的师生!未能入场的同学只好在外面“探”听、“挤”听。

马全烈:

“老顽固”活一天就要尽力24小时

1994年,马全烈从安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爱心事业。办公室是临时腾出来的,一间仅10多平米的房间,两张旧办公桌、两个旧档案柜,几名退休干部开始在这里发挥余热。

20多年来,马全烈走得最多的是田间地头,结得最多的是穷亲戚,记得最多的是贫困状况,谈得最多的是如何造血扶志,想得最多的是贫困户的减少,因为他知道,只有消除了贫困,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

他最大的梦想是助学子圆梦。作为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栋梁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全烈时刻将娃娃的求学梦、健康梦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2003年以来,他们共募集各类资金2388.7万元,资助10389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安岳常年有50万左右的外出务工队伍,为解决留守学生中午吃饭问题,从2013年以来,马全烈他们先后在10所学校试点建立了留守学生食堂,使得像龙潭小学这样几个乡交界学校的流失学生纷纷回归。

马全烈夫妻俩至今仍居住在30年多前建造的简陋旧房里,少量的家具还是结婚后陆续置办的。子女多次劝他,连晚辈都退休了,他早该安度晚年,但马全烈却说:“只有退休干部、没有退休党员,活着一天,就得为党尽力24小时。”

孟康兰:

“管闲事婆婆”说动百余五老加入关工委

2011年,孟康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孟康兰应邀参加了一次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孤残儿童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慰问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听到她说:“孩子们,‘六一节’快到了,由于你们的爸爸、妈妈不能够回来看望你们,今天爷爷、奶奶们看望你们来了”,顷刻间,在场的十余个孩子哭声一片。孩子们说:“儿童节,我们盼望的不是有糖吃,能玩乐,而是想我家爸爸、妈妈回家来,不让我们再孤独”。孩子们简单的愿望触动了她。这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用自己的余热去关爱这群特殊的青少年群体。

孟康兰开始投入关爱事业。当时泸定县从事关工委工作的“五老”只有她一人,她充分利用人缘好、善交流的优势,走街串巷,主动上门,与离退休老同志、老熟人交心谈心,鼓励“五老”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继续发挥余热。在她的诚心邀请下,泸定县一大批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老军人们纷纷加入“五老”队伍。“五老”从最初的她一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53人。

7年来,孟康兰先后帮助16名特殊困难孩子圆了大学梦;协助学校动员52名失学的留守儿童返校读书;教育、引导3名失足青少年走回人生正轨,并积极给他们找工作。

夏俊林:

七旬特级教师忙着跟青年教师交朋友

夏俊林是四川省特级教师,退休后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人们都说他是“忙人夏老师”。他忙着找青年教师做朋友,忙着给孩子们做老师。他开朗外向,身上自带的热情能量,能传递给每个与他接触的人。

夏老师在汉源县富林镇市荣社区建了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让这个由三个村组成的移民社区的33名留守儿童不再是无人管的野孩子。夏老师知道,帮助青年教师,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和关心更多的孩子。他和关工委的老人们跑遍了汉源县30个乡镇的51个学校。不是走走看看,而是深入到这些学校的课堂,听课、看教案、跟老师们交流,尤其是与年轻老师交朋友。了解哪个人教学上困惑了,哪个人不太安心在贫困偏远地区工作了。他同青年教师们“吹牛”“聊天”,就“提高事业心、增强责任感”敞开心扉谈想法,说真话、说良心话,也不是高高在上训人,青年教师都乐于接受,把他当成自己的真心朋友,向他敞开心扉,与他成了“忘年交”。

曾和陶:

老公安誓言毕生关心“失足”青少年

已经85岁高龄的曾和陶老人,退休前在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当民警。在职期间,他肩负着对全区高墙外六类人员(管制、剥权、监外执行、保外就医、假释、缓刑)和失足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转化及关爱的重任。1992年退休后,他在锦江区关工委成立的关爱团中担任副团长,对“五失”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帮扶”。

刚退休的10年里,他是打拐英雄,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解救了103个妇女儿童;加入锦江区关工委后,他常年走遍辖区每一个网吧,坚决抵制未成年人上网。被触动利益的网吧老板刚开始暗示曾老,想通过送礼等手段让曾老放弃,见曾老完全不动心,软的不行来硬的,便直接当面恐吓、威胁,曾老依然没有退缩。多年的公安工作经验,让他巧妙地消解了和网吧老板之间的冲突。目前,整个辖区7个网吧无一家有未成年人上网。

谢吉钊:

关爱事业“追梦人”做让孩子快乐的事

在武胜县,谢吉钊被人们称为勾勒关爱蓝图的“追梦人”。无班子、无资金、无经验——这是2004年谢吉钊接手主持县关工委工作时的状况,但他有一股“既然来了就要做好”的劲头。

没有人员,他就打电话、上门拜访、软磨硬泡,一些退休老领导答应“出山”;没有资金,他就多汇报、多跑腿,争取财政或企业、单位的支持;没有经验,他就自己摸索。

他用行动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如今,武胜县已建成关工组织4274个,实现了县、乡、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全覆盖,关工队伍发展到21188人。

万隆小学学生赵丹三年级时,父亲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残疾不能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我觉得自己肯定不能上学了,是谢爷爷从筹集的爱心善款中,每月给我们姐弟俩300元资助,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现在读高三的赵丹告诉记者,将来她一定报答谢爷爷、报答社会。谢吉钊在全县发起品行培养结对帮教活动,目前全县30790名关心下一代志愿者结对帮教31000余名困境青少年。谢吉钊亲自结对,并捐出自己的养老金帮助困境孩子。

杜克荣给孩子们上课。

杜克荣:

近八旬的老爷子 把自己逼成了编导

杜克荣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受聘为南部县家教讲师团讲师,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17年。他任校长的伏虎明珠学校是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4次被市、县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

杜克荣把伏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重点放在创建家长学校上。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他们在片区内11所中小学相继创办了家长学校,创办率100%,合格率100%。79岁的杜克荣把自己逼成了编导,自编、自导扶贫情景剧,关爱诗朗诵……他亲自编写了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材。在明珠学校工作的10年里,他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中了解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八大行动”。

杜克荣常说,做关工委的工作,光靠几个人怎么行呢?于是他一边主动请求镇党委帮助,一边凭着“老关系”四处动员,建起了南部县最热心、最实干、最有威望的乡镇关工工作队伍。

周农民:

一年大半时间在调研 织就一张关爱网

周农民退休前先后担任叙永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副主席。2003年退休后,他先后投身于关心下一代事业和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担任过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和县扶贫基金会会长,2017年3月起,担任县关工委顾问。他是中小学生熟知的周爷爷,全县困难群众心中的周主席,“酒城五老”志愿者的好榜样。2011年,他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全县有455个单位建立了基层关工委组织,所有基层组织都实现了“三有”(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两无”(无空架子、无空白点),80%以上发展成为“三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关爱组织。全县参与关爱活动的老同志有12800余人,10000余名老同志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为切实把关爱活动做实做好,周农民每年有2/3的时间在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基层调研。他们选送贫困初中毕业生赴上海参加免费就业培训,并创办学校,引导青年走科技兴村、竹产业富民的专业路子。

6年来,他带领叙永县关爱基金会和扶贫基金会共募集爱心钱物价值3273万元,用于扶贫助学活动,救助患疑难怪病等特困儿童,修建受洪灾损坏的水毁公路, 开展安居工程等。

“政策达人”田顺荣辅导孩子作业。

田顺荣:

“政策达人”促成各方落实救助政策

田顺荣今年65岁,从事关工委工作尽管才5年,但却干了一件有益于青少年的大事:梳理出45项青少年救助政策,被誉为“政策达人”。

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病残儿童、困境儿童本可以享受政策的帮助,但因对政策不了解,并没有提出申请。他亲自前往教育、扶贫、民政、残联等10多个部门,翻遍了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政策,分门别类按政策的名称、文号、落实单位、享受标准等列表说明,最后将表格打印出来在各村(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示。

为了把政策落实到位,他组织落实国家营养餐计划,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三儿”经费、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全面补助到人,惠及学生近5000人次;落实“雨露计划”、金秋助学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41人。

田顺荣带领班子对全镇811名留守儿童、824名建档立卡贫困青少年、135名“五失”青少年、76名重病重残儿童、50名困境儿童分别落实了救助政策并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帮扶模式。

母培生:

家中连遭变故 仍心系数百名留守儿童

母培生从剑阁县剑门关镇党委书记、区人大工委主任退下来后加入了关工委,2012年担任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镇关工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级先进集体,他本人于2016年荣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在大女婿严重摔伤、二儿媳病故留下两个孩子靠他抚养、大儿子车祸遇难,四个子女中有三个家庭都残缺不全的煎熬下,承受体力、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他从自己切身感受中体会到,全镇还有更多失去父母、失去亲人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关怀!年近古稀的他,强忍悲痛,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工作上。

为了核实困境青少年情况,他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全镇306名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落实联系帮扶的村组干部,指导剑门小学和剑门中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聘请相关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同时借助政府投资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援建,全面改善了两所学校的寄宿条件。他们结对关爱全镇83名“五失”青少年,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到农村A类低保待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原标题:他们,是青少年成长的领路人和守护者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