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蓉平:成都凭什么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2017-11-21 19:58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近日,成都又在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拔得头筹: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这是个相当难得的成绩。

可以说,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而且创建难度之大,好比运动员在最高级别运动会上拿全能冠军。一是测评体系庞大而复杂,参选城市要接受7大类111项的严格考评,而且每一项测评指标都是国家各部委办颁布的最新最高标准。从GDP到盲道,从城市整体形象到市民文明言行,可以说是对一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考察。二是测评方式非常严苛,由中央文明委直接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实地调查测评,来不得半点虚假。三是测评周期长,一年一小测,三年一大测,想搞“运动式”突击创文根本行不通。从2003年测评启动至今,有的省甚至一次都没有创文成功。

成都从2009年1月成为首批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两座省会城市之一,连续四届蝉联这一荣誉称号。凭什么?为什么?

从2009年至今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中,成都对于创建文明城市,实际上也历经了一个从“见子打子”到推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的过程。成都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天府文化是成都的“根与魂”,要以德润城、以文化城。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实际上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其后召开的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强调人本逻辑,实际上强调的是人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发展。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一个城市的发展,固然要以经济作基础,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必须具备的骨架;而一个城市独有的精气神韵,更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凝聚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正是把培育城市的灵魂置于战略的高度,成都的精神文明建设全域开花,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这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成都不仅继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6个村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还有多个个人和集体受到表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七中、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南民族大学三所学校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其中西南民族大学是四川高校和全国民族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这样的遍地开花,恰好印证了成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次、广领域。在成都的街头,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在成都的校园,文明校园创建融入了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在成都的乡村,基础配套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文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从2014年至今,成都已打造“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三美”市级示范村360个,其创建经验更是被中国文明网在2016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期间推广。

实际上,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着城市的前进方向。新时代,需要回应人民的新期待,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居住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好转等问题,都是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三治一增”环境保卫战到“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发展十字方针,从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等一大批国际一流的文体功能设施到全市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从地铁到绿道,从打造“非遗之都”“音乐之都”“设计之都”“会展之都”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都的文明创建,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前不久,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对GDP总量前100位的城市进行了系统排名。其中,成都的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最能充分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品位。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已经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的综合名片和品牌标志,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其他动力相比,这种动力更持久,更强大。 

原标题:蓉平:成都凭什么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