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天府宝藏 讲述成都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两千年前成都人咋看病?这两件宝贝说,看中医跟现代差不多(2)

2017-12-04 11:3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医生用经络漆人 看准穴位给病人扎针

经络漆人,在成都博物馆进行长期展出,这是全国出土的第二个经络漆人。谢涛告诉记者,中国的第一个经络漆人出土于绵阳,是一件典型的冥器,专门为墓主制作陪葬而用,而老官山出土这件,通过研究表明,这件“天府宝藏”是一件具备实用性质的漆人,并不是冥器,这在考古过程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谢涛介绍,上面详细的刻着人体两套经脉的运行,包括诊脉、一百多个穴位的详细位置等,跟理论上的经脉学能够完全匹配。由于人体身上的很多穴位,无法用文字具体描述位置等信息,所以通过这个经络漆人能够非常直观的将其表达出来,这也能证明针灸在西汉初期就已经非常发达,同时,经络漆人上的穴位和现代中医上用的穴位,区别也并不大,所以这件“天府宝藏”的发现,在中医学界也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文物出土后,当时英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召开了学术会议,对此进行探讨。因为以往西方医学只有灸法而没有针法,所以他们对中国传统医学中如何给人看病、医学的理论等内容非常感兴趣。”对此,记者了解到,文物出土后,西方很多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专家、学者都在等待着完整的研究资料出版,但尽管国内的专家已经从出土那刻就开始对文物进行研究,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也只是出版了一些简报,完整的研究资料大概能在近两年之内出版。“虽然出土的文物保存完整,但其实它们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都已经非常脆弱了,一个不小心会飞灰烟灭,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对文物进行最好的保护,不能让文物受到人为的伤害,所以研究过程也是很艰难的。”谢涛说。

这名医生是个“蓉漂” 墓地使用了湖北的秘密葬术

记者了解到,这次的墓群中,墓主却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市民”,而是千里迢迢从楚地迁往成都的“蓉漂”,3号墓的的墓主是一位医官,这些医学竹简和经络漆人就出自这位医官的随葬品。谢涛介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之后,根据文物的特质,初步判断是汉代的墓葬,并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

当时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620余件文物。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照理说,木制品、漆器都是不易保存的文物,但是这一批文物却保存得特别完好。谢涛说,到现在为止,成都大概发现了近万座汉墓,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文物是里面保存得最好的。“此次出土的随葬品之所以保存如此完好,我觉得与这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密不可分。成都地下水位很不稳定,许多墓葬内也是时而干燥时而潮湿,随葬品保存十分不易。而此次发掘的汉墓椁室均由50多厘米厚的楠木板镶嵌而成,再用青膏泥包裹,椁室内还垫有厚厚的棕垫,加上墓葬封土黏性较好、保水性强,使得墓葬一直处于饱水状态,因此众多珍贵文物得以封存。”根据研究,这些墓群应该是使用了从楚地带过来的葬术,才能在成都平原这种本来不具备保存条件的环境下保存如此完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