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俑再现成都人的丰富娱乐生活
汉朝的厚葬之风很浓,陶俑就是当时大量陪葬品中的一种。
“在我们四川博物院有四件反映当时说唱艺术流行的说唱俑。”张琴告诉记者,这四件说唱俑均为男性,而且存在身体缺陷,“上身长,下身短,身体比例非常不协调。”这些说唱俑看起来相貌丑陋,身体臃肿,让人一看见装束就有种会心一笑的感觉,他们手、脚乱舞,身体扭动,面部表情很是怪异。“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
汉代的说唱俑主要有两种类型,站式和坐式,都是泥质灰陶。据张琴介绍说,这四件说唱俑中最有名气的有两件,一件是1957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的击鼓说唱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外一件是1963年出土于郫县的立式说唱俑。“为让更多人欣赏到击鼓说唱俑,我们复制了一件展出在展厅里。”
击鼓说唱俑高56厘米,为灰陶捏塑而成。说唱俑身材微胖,头上戴着一顶帽子,左手抱鼓,右手拿着击鼓的棍子,正在说戏,而且似乎正说到高兴处,所以笑颜大开、眉飞色舞。“这件陶制的说唱俑我们可以看见他面部表情幽默,身体语言丰富,很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说唱艺人的形象。”
除了成都等四川地区,说唱俑在其他地方有没有呢?据了解,说唱俑可谓非常稀有,除了四川地区有出土,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过。这些其实也说明了在东汉时期的四川,说唱艺术等在当时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娱活动。“透过这些说唱俑,让我们知道东汉的成都除了有繁华的街道外,还有丰富的娱乐生活,那时的人们生活安逸、富足。”张琴表示。
其实,在汉代人的生活中,说唱艺术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它属于乐舞百戏的一种。汉代乐舞百戏形式多样,包括杂技、象戏、幻术、角抵戏、歌舞等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太平景象,和人们文化生活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