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镇引领
打造绿色时尚牡丹城
城市还要不要继续扩张?广大农村如何做出特色,错位发展?根据《规划》,今后彭州市总体风貌定位为“龙门湔水蜀风韵,绿色时尚牡丹城”。重点打造南部平坝、山前田园、湔江河谷三大城镇带,城镇发展向城镇带集聚,形成中心城区一个核心和濛阳、丽春、通济三个区域极核,整合引领区域发展。
根据彭州的山水文化特色和产业特征,此次规划中城市开发强度控制相比上版规划大幅下调,让城市更舒适宜居。重点围绕“望龙门山、亮湔江水”,构建两河环抱,七水穿城,五湖为核、六园引绿、四廊观山的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加强廊道、轴线、地标控制,凸显山水城市特征。同时围绕龙兴塔、各片区中心等城市节点,完善城市视线廊道,美化城市天际线,使城市风貌融古蜀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
落实成都四级城镇体系,构建彭州“1+10+15+600”城镇村体系,这也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之一。按照园区型、景区型、农业型的分类,彭州市现有的20个城镇将整合成为10个特色镇,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将集中向特色镇投放,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重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资金、产业、人口向特色镇集聚,形成具有小城市形态的特色镇集群,提升城镇发展活力,同时突出重点,分类打造,形成葛仙山田园运动小镇、敖平川芎小镇、龙门山山地度假小镇、白鹿异域风情音乐小镇等一批各具特色,各自发展内生动力的特色镇。
在此基础上,彭州市还将结合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充实产业功能,复兴特色林盘,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完善配套设施、植入文创、旅游业态等一系列行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彻底改变林盘功能与地位,推动林盘有机更新。
【专访】
彭州市委书记 韩轶
绿色引领 一心多核 重塑彭州经济地理
“彭州市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一块重要的拼图,承担了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成都北部门户、成都北部战略性产业承载区的重任,这也是彭州市本次规划的战略定位。”彭州市委书记韩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按照“西控”“北改”的要求,此次彭州市对城市发展理念规划进行了整体调整,将重点通过重塑经济地理的方式,一方面将在产业支撑上提升旅游业、服务业的经济贡献,同时在空间资源的配置上,进一步加大对特色镇的扶持力度,改变强城弱镇、南重北轻的发展格局,提升发展品质和发展效率。
韩轶表示,围绕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彭州市下一步将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发展路径转型。一是强调资源的绿色利用,主动淘汰高污染产业、效率低的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在旅游业方面,加大资本投入力度、积极引入一些高品质的龙头企业进行整体、系统地开发,打造以度假产品为主导的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客均旅游产出,适度限制游客总规模;二是强调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变过去依赖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的传统经济推动方式,控制彭州市的城区规模,从新区建设逐步转变为存量规划和减量规划,同时进一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升级,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三是强调多点多极发展,改变过去彭州中心城区一城独大的局面,大力支持濛阳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丽春作为航空动力产业的承载地,通济作为山地旅游中心,形成一心三极的城镇结构,重点发展山地旅游、都市农业、绿色化工、航空动力、生物医药、时尚创意六大产业集群。
说到规划的落地实施,韩轶表示,近期彭州市将强化“高、快、轨”交通体系构建,规划从二绕附近引一条高速经城区西侧,直连通济,打通整个北部山区高速通道;加快推进成新彭快速路和彭青淮快速路,增强与东进区域互动;将成彭快铁先行延伸至丹景山镇,东向延伸至德阳,将彭州轨道交通融入国铁大网络,同时结合山地旅游轨道的建设给北部山区的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支撑。
“针对老百姓关心的城市建设,我们已经启动‘一环、一片、一岸、一枢纽’工程。”韩轶介绍,彭州市即将完成三环路的建设;启动牡丹新城东、西侧片区宜居水岸的规划和实施;沿人民渠打造5公里的城市滨河森林公园,为市民增加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让市民享受快速交通带来的便捷;彭州文化地标龙兴寺片区的旧城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将在保护好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打造彭州市的城市会客厅。“我们希望通过这几大工程的实施,真正能让彭州市民感受到我们的城市正在越来越美好!”韩轶说。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毕凌岚
紧扣“西控”“北改” 提升彭州发展品质和效率
“规划是一个地方发展总纲领,首先需要从内到外,对自己的资源、潜力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彭州市恰好是一个资源独特、地位重要、基础雄厚,有着极大发展空间的地方。”毕凌岚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此次全新的规划,正是立足于彭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着眼成都全局,结合自身基础而制定的。
毕凌岚介绍,彭州市地处川西平原到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区域,全市海拔从489米上升到4812米,巨大的高差变化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孕育在群山中的整个湔江河谷平地最宽处有2公里多,这种“高山河谷”在成都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同时,彭州市又位于成德绵经济带由单轴融合向全面网络化发展的北向关键门户,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承载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紧扣成都市‘西控’‘北改’的要求,彭州必须推动发展路径转变,核心就在绿色发展。”毕凌岚表示,新规划提出了“五大战略”,将从“生态优先、门户创建、空间重配、绿色工业、城市提升”5个方面发力,朝着“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成都北部门户、成都北部战略性产业承载区”的新战略目标迈进。同时按照“一心多核”的多点多极发展模式,使彭州全域发展更加均衡。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文/图
原标题:建设生态名城、产业强市、幸福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