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柔性屏的华美“蝶变”
——成都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3)

2018-02-11 07:1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三)“破”“立”“降”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效率变革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加入京东方供应链体系,“比如配套企业发展水平、信用体系等,我们都有严格要求。”成都创新要素供给,促进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大数据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区域和企业,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配套企业聚集,为京东方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加入京东方供应链体系, “比如配套企业发展水平、信用体系等,我们都有严格要求。”秦向东表示。

这与其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思路不谋而合——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确定的建设规模,疏解非主导产业的企业。“把不符合规划的低端低效企业调迁出去,‘腾笼换鸟’,引进优质高效企业。”

从成都高新西区,跨过城市中心一路向东,在成都经开区,管委会也正忙着摸底排查园区现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要调迁低产出、高耗能企业。”

聚焦主导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势在必行。经开区实施园区“二次开发”,建立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为产业发展搭建更好平台。

在经开区的车城大道,聚集着众多整车生产企业及零部件企业,一座现代化的汽车生产基地赫然矗立。没有传统工厂的巨大轰鸣声,车间内,锃亮的机器摇臂正有条不紊地舞动,一气呵成地完成一道道流水作业。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建厂之初,就定位为PSA集团的‘全球新一代标杆工厂’,其智能制造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生产车型与欧洲同步。”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绿色、环保是这家工厂的一大特色——安装大面积自然采光板;采用全封闭生产,防尘降噪,噪音控制在83分贝以下;处理工序没有重金属、磷离子排放;焊装车间采用无钉冲铆工艺,无辅料损耗、无飞溅、无粉尘;所有工位配置空调送风和烟尘过滤系统……

着眼未来,经开区还把目光盯向新能源汽车,计划到2021年新能源整车产能达50万辆、产量达40万辆。同时,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抓紧建设封闭测试场、5G网络覆盖等载体,抓紧引进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去年7月,成都发布产业发展白皮书,对全市产业发展的定位与路径、目标与战略、优势与机遇重新进行了科学梳理,长远规划。“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结构,随即“浮出水面”。

紧接着,“产业新政50条”发布——筹建成都创新创造研究院;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高标准超前规模部署5G通信网络;设立成都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机构……13个部分50条具体政策,囊括了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能力、数据资源支撑、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生态等促进产业发展各方面。

(四)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建设“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与京东方同处成都高新区的中国(四川)自贸区成都高新管理局,办公室高级主管薛晓寒去年7月进入自贸区工作后,就忙碌不停。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成都从内陆腹地华丽转身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面向泛欧泛亚地区的开放前沿。2017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新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增长136.7%,利用外资增长59.2%,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召开座谈会、回访企业,详细解答进驻企业的各类问题……中国(四川)自贸区成都高新管理局办公室高级主管薛晓寒,去年7月进入自贸区工作后,就忙碌不停。

“自贸区要营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就要以企业为导向,更多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薛晓寒说,除了现场提供咨询,涉及具体问题,她还会直接带领他们到相关业务部门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不仅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也激发自贸区改革创新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同时强调,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

去年4月成都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全面启动了《总体方案》中的155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了84项任务133个试验项目,形成“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等138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成都首创案例17个,“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等3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9个案例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无限活力。成都自贸区新设企业数等多项指标位居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前列,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挂牌运行10个月实现新增注册企业2.15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57家,注册资本达3147.66亿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设立自贸区支行,自贸区入驻金融持牌机构近300家。

在成都高新区,“中国—欧洲中心”已上升为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中国—欧洲中心”的启动运行,成为首个由地方搭建、并得到国家部委和欧盟大力支持的对欧合作平台,使成都站在国家对欧开放合作最前沿。欧盟卓越创新中心中国西部分中心、欧洲企业网络中国西部中心等来自38个国家的138家机构、企业提出入驻意向。商务部正式批准成都作为第二批重点城市加入中英地方经贸合作工作组,加快成都对英合作。而在设领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7个国家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

去年2月,又一份国际“大单”——总投资约90亿美元的格芯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项目开工。这意味着全球首条12英寸22纳米FD-SOI特色工艺晶圆生产线不久将在成都投产,建成后有望改变目前国内厂商始终处于追赶地位的现状,实现“换道超车”。

这是成都精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7年,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新签约重大项目总投资增长136.7%,利用外资增长59.2%,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与“引进来”相得益彰的是成都企业的高水平“走出去”。目前,成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更多的“成都造”也在“走出去”。在青白江铁路港,满载汽车零配件的集装箱整装待发。沿着蓉欧铁路一路向西行,最终目的地将抵达法国。神龙汽车成都工厂的汽车零配件已经与世界同台竞技,甚至远远超过欧洲水平。

通过青白江铁路港,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频次进一步加密,开行数量稳居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班列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国际班列开通成都至罗兹、纽伦堡、蒂尔堡、莫斯科等14条线路,“蓉欧+”东盟铁海联运通道联通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与深圳、宁波等国内13个枢纽城市开通“蓉欧+”互联互通班列,构建起成都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辐射日韩、台港澳地区,联结泛亚与欧洲的国际铁路物流服务网络。

1月26日,成都直飞圣彼得堡航线开通,成都双流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105条,名列中西部机场榜首,成为中西部地区国际航线网络唯一通达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正在建设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投用,届时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同时,成都与国内重要城市的高速交通网络正加快建设,将形成至重庆1小时,至昆明、贵阳、西安4小时,至北京、上海、广州8小时的“148”高铁交通圈。

随着成都国际影响加速提升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加快建设,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也连创新高。去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033.42亿元,同比增长21.22%;接待游客2.1亿人次,同比增长487%;接待入境游客301.33万人次,增长10.66%。去年在成都召开的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上新当选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的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成都是一座魅力之城,还是一座幸运之城,“我对成都毕生难忘。”

成都,从内陆腹地华丽转身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面向泛欧泛亚地区的开放前沿,向着“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迈进。

本报记者 徐璨 杨彩华 宋妍妍

摄影 张全能 马丁 吕甲

原标题:成都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