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棍棒教育下的悲剧:巴中男子将12岁儿子捆打致死(2)

2018-04-20 08:32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王雪意   责任编辑: 马兰

12岁男孩之伤

杰杰留给老师和村民的印象是“并非坏孩子”,但爸爸对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打”

从棍棒教育开始,杰杰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背着他爸爸,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爸爸,都是喊的‘他’”

父子“没什么感情” 杰杰10岁,父亲才回到老家

12岁的杰杰曾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他8个月大时,父母便外出打工。后来,杰杰妈妈跟杰杰爸爸分开了,杰杰跟随爷爷奶奶在黄粱村长大。

苟明秀说,在外打工的10年,魏中给家里打电话时,也会让杰杰接听,这对父子间“没什么感情,说不了几句话,无非就是叫他在家里好好读书,听婆婆爷爷的话”。

2016年6月,魏中回到老家,干农活、做贩牛生意。有时,他会骑着摩托车接送杰杰上学回家,也会给杰杰买新衣服鞋子。父亲刚回来那段时间,杰杰一度很高兴。

苟明秀觉得,魏中还是爱杰杰的。2016年魏中回老家时,给杰杰带回一件棉袄。“应该是提前买好的,也不知道杰杰有多高,(衣服)有些大,过年的时候穿了一次,衣服把屁股都包到的。”苟明秀说,即便如此,杰杰仍很高兴。

父子“关系降至冰点”

父亲的主要教育方式——打

回家不久,魏中就发现杰杰有些很不好的习惯,一是偷窃,偷零食、偷钱;二是“懒”;三是“学习不专心”。

苟明秀说,魏中文化不高,管理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也不给娃娃讲道理,就是“打”,杰杰也是倔脾气,打了之后就从家里跑出来。父子关系变得异常紧张,慢慢地,“打娃娃成家常便饭,逮着啥子就用啥子打,棍棒、皮线、衣架。”苟明秀曾为杰杰挨打的事情多次跟大儿子发火。

从棍棒教育开始,杰杰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杰杰)背着他爸爸,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爸爸’,都是喊的‘他’,实在迫不得已,或者避不过,见面就喊一声‘爸爸’,当着我的面长期都是喊的‘他’。”苟明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一位在村里开小卖部的八旬老人回忆,在杰杰出事前不久,杰杰来店里买过零食,小卖部抽屉里300元左右用夹子夹好的零钱不见了,“没有证据,不好说。”后来听说,杰杰当晚挨打的原因之一,是身上多了300元左右的现金。

听说魏中回老家指认现场那天,哭得不成人形,苟明秀说,“我不相信他不心痛,毕竟这是他唯一的儿子”。

父子裂痕难以弥补

不会写爸爸,因为爸爸经常打他

事实上,在老师和村民印象中,杰杰并非极端的“坏孩子”。杰杰去世已半年,偶尔,村民还会谈起那个“平时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的孩子”。

成都商报记者走访杰杰生前就读的马鞍小学,班主任老师李吉新回忆,杰杰在学校表现还可以,英语成绩不错,总体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见到老师会很礼貌地用普通话喊“老师好”。

已调到另外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李晓霞说,为了调动杰杰的积极性,她还特地让杰杰当语文小组长。有一次,她让学生以“难忘的一个人或一件事”为主题写作文时,杰杰曾告诉她,自己不会写爸爸,因为爸爸经常打他。

在杰杰出事前,李吉新和李晓霞还专门找到杰杰父亲沟通交流了1个多小时。李晓霞依稀记得这次谈话,杰杰父亲指责杰杰在家懒,调皮,做作业不认真,还听人说过杰杰偷东西。“我们建议他注意跟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能老是打孩子,毕竟你们这么多年没有在一起,感情要慢慢培养。”李吉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整个交流过程中,魏中答应改变教育方式,但几个月后,他便听说杰杰出事的消息,这让他很震惊。

专家分析

农村家长特别需要压力管控培训

魏中目前因涉嫌故意杀人已被移送检方起诉。而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再次指向野蛮粗暴的棍棒教育。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华说,作为孩子家长,可能面临生活压力情绪容易爆发,但家长该如何去应对压力,在压力状态下如何去管控调试自己的情绪,这是需要注意的。她建议,不管是教育机构还是一些其他社会机构,可以针对这部分家长人群开展讲座培训,做一些辅导, 如果条件允许,这类讲座更应该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对农村家长进行普及教育,这样才能扭转单纯的棍棒教育方式,让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基金会理事熊丙奇表示,杰杰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留守孩子,父子之间交流很少,缺乏亲情,但当杰杰父亲回来之后,急于想改变杰杰身上的坏毛病,便采取“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他没有意识到,打孩子本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在周围人看来,打骂孩子是对方的家事,不会过多关注或选择报警。

熊丙奇说,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很多父母会带有一种“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其实,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是一夜之间养成的,而是长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即使要改变,也需要时间。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后,要有耐心去慢慢引导孩子,想办法与孩子交流沟通,而不应采取简单暴力的方式对待,这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张杨 摄影报道

原标题:一顿棍棒教育 一个男孩死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