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村长”陈奇
七千亩生态雷竹,三千亩生态茶园,古松俊逸,古窑静默,民风淳朴。
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的明月村,在2008年的时候还戴着“市级贫困村”的帽子,在2014年之前甚至少有游客。如今不过四五年间,古老的明月村吸引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陶艺家、艺术家、作家来此驻扎,崛起为传说中的浪漫田园、文艺胜地,年接待游客量18万人次,被认为是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中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
提起明月村,有一个关键人物不能不提,那就是江湖人称“奇村长”的陈奇,她也被媒体视为以文创立村的明月村背后的“操盘手”。从简单温饱下的乡间田野,到城里人竞相追逐的“乡愁”乐园,明月村变身乡村新地标中藏着怎样的改革创新密码?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陈奇,一一进行解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摄影 王红强
文创立村,让古老村落变身国际陶艺村
从企业高管到“奇村长”
许自己一个田园梦
传说中,陈奇是因为一个电话而放弃了在成都的高薪职位返乡当了一名新村民。
“没有那么戏剧化!”坐在诗人阿野的有朵云艺术咖啡馆中,陈奇的眼里盈满笑意。2014年4月的一天,明月窑刚刚修复完成,陈奇作为公益组织“3+2读书荟”的志愿者前来明月村做阅读推广。正值柚子花开的时节,天气好得过分,他们在木头桌子上读书,喝茶,用的是本地古窑打造的茶器,空气中有柚子花的清香。
陈奇与明月村初见,一见倾心。当晚她在日记里写道:“自制的木头长条桌,在地烧制的茶器,田里采来手工做的茶,还有坐落于乡间松林里的展厅和茶室、素食九小碗,无限美好。”或许冥冥中,明月村触动到她对理想生活的那根弦。
不久后,一通电话续写了陈奇和明月村的缘分,蒲江县政协向陈奇递出了橄榄枝。彼时陈奇在成都一家地产公司任总监,参与过西来古镇的策划、运营及西岭雪山项目的策划。但做出辞职来明月村的决定,对陈奇来说,是一瞬间的事。当年12月,陈奇回到家乡,担任明月村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一职,成为大家口中说的“奇村长”。
“如果当初没有来明月村,现在的你会在做什么?”听到这个问题后,陈奇沉默思索了很久,“或许还是从事乡村旅游方面的工作吧,乡村田园是我一直追寻的梦。”
从“艺术家”到“新村民”
文创改革唤醒古村落
没有名人故居,没有风景名胜,没有旅游资源,如何发展明月村?这是摆在初来明月村的陈奇面前的一道难题。
彼时,明月村依托村内4口老窑,正式启动“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自此开启了以前从未有的文创产业。陈奇告诉记者,在规划之初其实就是依托村里的一口老窑和制陶的手工艺来进行发展,以手工艺文创立村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基本方向。但仅有文创项目还不够,村里还有2000多位原住民,如何撬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陈奇和她的团队将生态农业确立为明月村发展的产业根基和本底,以文创来提升生态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引进的文创项目必须要跟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结合。”在陈奇看来,这也是让明月村有别于其他乡村旅游项目最大的不同。
为了让艺术家和村民进行有效融合,共建共享,陈奇在新村民入住之初,就和他们“约法三章”:新村民要常住;工作室要常态化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要定期开展。原住村民则以文创院落房东、文创项目员工、旅游合作社成员、旅游从业者等身份参与到明月村的整体建设发展中。
慢慢的,明月村的“新村民”越来越多,从第一批租下明月村老村民院子的“最美女主播”宁远、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到亲手设计建造理想中的院子的“水立方之父”赵晓钧,诗人阿野、美食家熊英……现在,明月村的新村民已经有一百多位。
明月村为什么能吸引人留下?“可能是这里的村民,特别的淳朴吧。”陈奇笑着给出答案。
她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应友人之邀来明月村,陈奇带他去参观陶艺项目。恰好遇上电路调整,84岁的陶艺技师张崇明踩在半米高的凳子上去开电源,说什么也要让客人看一看制陶过程。往回走时,他们遇到60多岁的商孃孃,拿着镰刀跟着他们走了很长一段路,就为了路过自家地里时从中割两棵青菜给“奇村长”。这两件小事让赵晓钧很感动。第二天清晨,他给陈奇发了一条微信,决定入住明月村。
从“豆花饭”老板到“民间建筑师”
让艺术回归乡村
在明月村有一家“豆花饭”让记者记忆犹新,这是村民杨安明在明月村开启的第一个村民创业项目。“现在,这家‘豆花饭’老板是杨大哥的妻子李大姐。”陈奇告诉记者,杨大哥现在感到最自豪的是“民间建筑师”这个身份,从小酒馆去青黛的木栈道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因为这条栈道,杨大哥与小酒馆的老板杨鹏飞合作装修了小酒馆,杨鹏飞出设计图,杨大哥负责呈现这些构想。“新村民带给我审美观的改变,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才漂亮,比如小酒馆的长桌就是用咱们村里一栋老房子的木门做成的,漂亮吧?”杨大哥说着就笑了起来。
新村民们很快就融入进来,越来越多如杨大哥一样的老村民发现,除了出租老房子开民宿和餐馆,还可以做草木染和陶艺等来增加收入。
陶艺家李清不仅在这里修建了工作坊,也一直在免费培训村民制造陶瓷的技术。明月村媳妇彭双英和返乡大学生罗丹都在宁远的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房工作过,她们先后在村里开起草木染工作室,生意蒸蒸日上。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创项目的发展,明月村确立了“村民参与、村民主体”的产业发展道路,并由村集体、村民、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各出资三分之一,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合作社。
陈奇告诉记者,现在在明月村,要想获得建设用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是租用村民自有农家小院;第二是通过公开招拍挂,购买明月村规划为40年产权的商业用地。
陈奇也为明月村的发展树立了追赶目标,即日本北海道的东川町。那里的文创和乡村发展基于农业生产,引进了艺术工作室、陶艺、染织、咖啡艺术馆等。
从“明月村”到乡村“乌托邦”
有一种生活美学在明月村
担任明月村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一职之初,陈奇将自己的微信号取名:“奇村长”。12月7日,陈奇任职正式满四年,她连发了两条朋友圈,一条是《明月村》村刊的推广,陈奇写道:四年,那些温暖闪亮的日子。一点一滴。另一条则用照片记录了自己四年来的某个瞬间,她配以文字“四年。2018年。爱的代价。”陈奇说,这四年里,她投入了很多,但收获得更多。
当然,陈奇这四年的成绩单也是有目共睹。目前,明月村已引进36个项目,整体计划是引进成型项目40多个。现在,已有30多个项目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创业、就业。
今年4月28日,明月村还在成都开了一家城市店,店面展柜干净整齐,陈列着来自村里的陶器、草木染、酒酿、茶叶、蔬果、手工制品和诗歌。城市店的落地,成了明月村的一种全新尝试。村民的创作与产出通过这个平台,实实在在地转换成了市场产品。
未来的明月村将会如何发展?在陈奇的想象中,未来的明月村,是集众人之力打造的乡村“乌托邦”,这里有最美的清晨和黄昏,像画家寒山在这里潜心创作的“明月松间照”。“大家聚在一起,做不同的事,却完成了相同的田园牧歌的梦想。”陈奇说,当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的4.0版,提升到了生活美学与生活方式的层面。从实际内容来讲,陈奇也有了更多的谋划,“对旅游进行更精细化的提档升级,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感和服务,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做很多事情。”言语间,依稀能够窥见陈奇对未来的野心。
对话
明月村不可复制
做法经验值得借鉴
从传统果树种植到风靡周边的采摘体验游,从单纯的“到此一游”到融合各种新元素的旅游新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从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到如今在全中国那么多“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的明月村,成都一直走在乡村旅游改革的最前沿。被视为“理想村”的明月村在短短几年间“走红”全国,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它的模式是否可以被复制?
记者:你觉得明月村特殊的吸引力在哪里?
陈奇:除了陶艺、文创、旅游这个层面外,明月村最打动人的是生活的部分。明月村的村民比较淳朴,也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有创举性意义的是构建起了新、老村民共创共享理想家园这样一个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明月村以文创立村,引入文创项目,以此带动农业提升附加值、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项目来的人我们称之为新村民,新、老村民之间既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又是合作者的关系,这与以前的乡村发展模式完全不同。
记者:你觉得明月村可以被复制吗?
陈奇: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秉性。明月村不能复制,但明月村的操作方法、生活方式和理念是可以复制的。每一个地方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样貌和人都不一样,不是每个乡村都适合发展文创和旅游,但是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通过行动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记者:明月村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陈奇:当前的发展机遇是很好的,众多的人才、资金、项目、机会都将投向乡村。对于明月村,我们会继续延续“安家乐业家园”的定位,去夯实产业发展,深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出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对乡村旅游进行更精细化的提档升级,并推出一些订制化的旅游服务项目,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乡村旅游体验感,让这里的村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收入持续提升。
记者手记
每一位村民
“奇村长”都了如指掌
去明月村的那天,天空飘着小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强降温。蒙蒙细雨中,陈奇带着记者到刚刚开业不久的“明月樱园”去采访。
“奇村长,进来坐会吧?”、“奇村长,你去哪儿?”……一路上,不时有人招呼“奇村长”,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前的采访中也曾出现,陈奇一如既往的高声回应。在这里高强度地工作几年后仍保有如此激情,就连记者都有点惊叹,每一个项目,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新村民和积极的老村民,她都如数家珍。
一路走来,细雨中的明月村如一幅徐徐展开的诗意田园画,柏油路干净平坦,两旁竹林掩映,屋舍俨然,足以满足人们对乡村的浪漫想象。而给记者最大的感触是,在明月村里,你感觉不到一些刻意营造的景观,遇到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淡然的,你和他挥手,他报以微笑。而对于陈奇,每一声招呼都如自家人一般,陈奇也会用地道的方言回复,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在离开有朵云艺术咖啡馆时,工作人员不由分说的递给我们一袋剥好的柚子,“都是院子里这棵树上摘的,尝尝甜不甜?”嗯,很甜!
采访的最后,陈奇羞涩地向同行的摄影老师提了一个小请求:能不能帮我在这里留一张影?12月7日,是她来到明月村整四年的日子。巧合的是,这一天她穿着和四年前同样一件衣服,但明月村里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值得纪念。
原标题:陈奇:网红村的“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