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如何让民众感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斌平带来了四份建议,每一份,都与污染防治有关。
《关于深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建议》,便是他的其中一份建议。在他看来,2018年,整个四川盆地的减排,对全省空气质量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联防联控功不可没”。但随着省委省政府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总人口会不断攀升,这就意味着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仍将继续面临挑战。对此,他提出建议,制定区域性法规和排放标准,实现整个区域“一把尺子”管理。
挑战
“一干多支”战略下 成都平原经济区人口将攀升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市,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在杨斌平看来,自实施四川省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以来,随着联防联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全省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有效改善。
“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他认为,随着省委省政府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提出,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总人口会不断攀升,保持联防联控工作阶段性成绩将面临更多困难。
从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联防联控工作角度来看,他认为,还有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如建立专项信息平台、开展区域环评会商、组织联合执法和交叉执法等主要合作事项基本没落实,目标考核机制和奖惩力度不够,区域环境执法标准不统一等。
建议
制定区域性法规和排放标准
整个区域“一把尺子”管理
如何继续深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杨斌平在他的建议中提出了“制定区域性法规和排放标准”。
他建议借鉴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控制成功经验,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基础上,前期在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统一实施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后期再根据目前成都平原经济区灰霾、臭氧污染特征,分行业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统一执法标准,实现整个区域“一把尺子”管理。
此外,他还建议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他认为,可以落实区域环评会商机制,根据“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思想,优化区域内各市的产业布局,整体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废物的有效收集和资源化再利用。研究制定符合成都平原经济区自身的指导目录和经济政策,促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大气污染物源头排放,减轻末端治理压力。
加快生态环境网络建设
开展污染气象研究
深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杨斌平还建议加大科学治霾力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举措。
他认为,可以加大院士工作站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科研决策支撑辐射,以两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
他还建议加快成都市生态环境网络建设,率先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开展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观测网络建设。在院士工作站两院院士及其团队的支持下,研究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及输送规律,制定区域防控长效合作机制。
“还可以开展污染气象研究”,在成都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通风廊道,打通区域大气污染物水平扩散通道,缓解区域性大气污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原标题:成都平原经济区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提高准入门槛 “一把尺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