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锦江河畔
201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嘱托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新时代治蓉兴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首次把成都定位为全省“主干”,支持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为成都发展开创了历史机遇。市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为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明晰了实践路径。
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正成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
加快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制定66个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
不断提升制造业能级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提升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实现旅游总收入3700亿元,旅游总人数2.4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40万人次。
高水平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成功举办重大展会活动689个,会展总收入增长17.2%。
高标准建设国际美食之都,餐饮收入增长13.7%。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农商文旅体加快融合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3.6%。
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
新增民营企业9.35万户。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
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
依法加强市场监管
努力让市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
加强品质成都建设
推动九大领域标准升级,加快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网络理政已成为访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的最短路径
加快建设和谐社区
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建成社区综合体79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4个。
深化平安成都建设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建设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群众工作之家”。
切实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持续推进网络理政
“天府市民云”APP上线运行。
69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办理,91%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
连续10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强化设施配套
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攻坚计划。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700座。
开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
新建环卫工人作息房166个。
扎实推进就业社保工作
新增城镇就业27.6万人。
关心关爱残疾人,提供服务749万项次。
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增长19.8%、27%。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新投用幼儿园98所、中小学55所,分别新增学位3万个、8.2万个,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87.3%。
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
实现医联体基层全覆盖。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被评为2018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实现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建立“成都法网”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2.3万人次。
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连续10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锦江水生态治理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深入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
全市清洁能源占比达58.8%。
PM10、PM2.5、O3平均浓度分别下降8%、8.9%、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6天。
深入实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
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106个地表水断面中I至III类水质占比提高7.2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6.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5%。
新建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188个,新增绿地670万平方米。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成效
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
不断深化双向开放合作
成都的朋友圈儿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
不断拓展大通道
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12条,国际(地区)航线达114条。
新开通“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通达24个海外城市。
加快搭建大平台
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85家。
驻蓉领事机构达17个。
“海外成都”工作站达20个。
加快发展大经贸
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18家。
组织赴70多个国家开展投促活动。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增长26.4%。
不断深化大交流
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93个。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
认真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签署成德眉资同城化合作协议,推动环成都经济圈7市一体化发展。
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与广西开展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交流合作。
大力彰显天府文化魅力
天府文化正加快走向世界,成为彰显中国气派、巴蜀魅力、成都精神的独特标识
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新增市级文创产业园区31个,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成功举办国际体育赛事21个。
成功申办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
举办各类音乐演出1600余场,音乐产业产值增长21.7%。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新增历史保护建筑63处。
拓展文化对外交流
承办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成都为乡村振兴四川篇交出了优异答卷
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1.2万人。
强化农村要素保障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87.8亿元、增长46%。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启动57个特色镇培育创建。
新改建农村公路218公里。
保护修复川西林盘100个。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空间更敞亮 绿色与我们更亲近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全民落实“五中心一枢纽”建设6个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城市总规修编。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
加速推进“三铁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240公里,地铁在建里程283公里。加快编制TOD战略规划,启动13个示范项目。
完善市域交通体系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等开工建设。
打通“断头路”80条。
全国首条封闭式旅游自行车高速路在邛崃建成投用。
中心城区新开公交线路59条、夜间巴士线路14条。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完成1918条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和109条特色街区打造。
改造棚户区1.2万户、老旧院落327个。
增加透绿开敞空间480万平方米。
持续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成都已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活跃、年轻人向往的热土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取消“五路一桥”收费,减少市民费用12亿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行政机关、村(社区)证明事项分别减少至12项、15项。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涉企证照“四十三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8.1%,证券化率达48.8%。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完成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国务院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6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9项由成都探索形成。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建创新创业载体36家、51万平方米。
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
累计吸引超过25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中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政务公开全面深入开展。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摄影 胡大田
原标题:牢记嘱托 抢抓机遇 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