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控制宇宙空间站、担任地球导航重任的人工智能系统“莫斯”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现实中,人工智能正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推动下,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采用多传感融合、超声波+红外等技术,四川阿泰因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设计的巡检机器人更智能、更精准;小区里成都考拉悠然设计的物业门禁安防一体化平台则实现了人脸门禁、异常行为分析等功能;而在通威太阳能公司的生产车间,像柜子一样的送货机器人在车间来回穿梭,向生产线运送材料,自动机器臂在快速抓取着电池片……
不管是日常手机应用里的某个功能,还是大型企业里复杂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背后折射出的其实都是我市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为加快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新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明确了未来3年内我市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还进一步明确,到2022年,要建成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最具行业融合特色的“中国智谷”、国际知名的工业智联网典范城市、世界一流智能无人机和车联网基地。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方案》提出了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项重点工作。
夯实基础
加快国家超算中心在蓉布局
高效能、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支撑。该《方案》提出要加快国家超算中心在蓉布局,同时制定全市《智慧园区顶层设计规范》,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示范建设,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5G试商用和NB—IoT网络全覆盖。
人工智能应用离不开数据资源,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的模拟训练提供充足的养料。该《方案》提出,要支持建设一批行业训练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在技术方面,该《方案》提出,要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支持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智能认知算法库、工具集和开源框架开发,加快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处理器(CPU)、图像处理器(GPU)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争创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技术要在应用中才能显出更大的生命力。《方案》提出要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支持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智能无人机等智能装备,以及智能车联网等智能系统。
提升能级
加快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方案》提出,我市将加快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人工智能的实践者。为此,我市将推进“AI+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条急缺、行业领先的企业来蓉发展,鼓励已落地企业加大在蓉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
《方案》还提出要实施“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各选择3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进行人工智能“产业沙箱”行业融合应用场景测试。为加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案》提出,加快“AI+场景应用”具象化工程示范,支持将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纳入城市机会清单,并面向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领军企业、创新企业和种子企业发布,探索开展“揭榜”攻关。同时,我市还将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AI+健康医疗”示范项目,遴选一批特定应用场景的“AI+交通物流”示范项目。
营造生态
打造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育基地
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方案》提出,我市将推动产业主体抱团,支持市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汇聚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资源力量,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孵化。我市还将支持在蓉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开发等。
在人才供给能力建设方面,《方案》明确,我市将满足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优先纳入新经济“双百工程”优秀人才。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将本籍客商人才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力量。同时,依托中科院大学成都学院、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微软天府新区AI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打造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育基地。
为提升本地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方案》还提出,要积极引进、组织、策划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人工智能品牌盛会,交流前沿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落地成果、促进项目供需对接、营造产业发展氛围。此外,为推进产业集聚布局与协调发展,我市将围绕构建全市统一协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按照“一核引领、两轮驱动、三园支撑、四区协同、多点示范”,打造“1234N”产业载体发展格局。
最高2亿元支持
12条专项政策力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以下简称《专项政策》)。该《专项政策》共12条,从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3个方面给予支持。其中,《专项政策》明确支持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孵化,最高给予2亿元支持。
在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方面,《专项政策》明确要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行业融合应用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上平台用服务4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其中,明确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在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方面,《专项政策》明确要支持“AI+企业培育”工程、“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AI+场景应用”具象化工程示范。其中,对新引进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一年内达到成都市确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等总部企业标准条件的,最高可给予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5000万元奖励。
在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方面,《专项政策》明确要推动产业主体抱团、强化人才供给能力建设、提升本地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推进产业集聚布局与协调发展、强化金融支撑。其中,对来蓉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最高将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助。
专家观察
会有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来蓉发展
“这是一份认识比较深入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案,不仅涉及技术基础、人才培养、应用场景等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基于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资源禀赋形成了较好的耦合。”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郭大庆分析表示,成都的人工智能企业多为创业型公司,领先的头部企业还比较少,针对这一现状,方案中提出要推进“AI+企业培育”工程,采取一系列举措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市场主体。“方案中还提出要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结构,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郭大庆看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方案中提到的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主体抱团,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充分发挥了成都自身的优势。”他认为,“中期来看,该方案的落地实施会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发展。而在此基础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来蓉发展。”
企业之声
如此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
让人工智能企业很受鼓舞
“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对科技型企业上一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研发经费投入新增部分,分级分类按照最高10%的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后补助支持。鼓励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技术标准研制,给予最高60万元资助。”
看到“12条”的第一条,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沈复民显得很兴奋。“考拉悠然目前正式员工超过80人,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继续保持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同时扩大市场团队。公司技术在三大方向上深入铺开,更多应用到实际中,同时加速占有市场。”沈复民表示:“公司发展太快了,政府的扶持、智能安防的万亿市场让我们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如此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让人工智能企业很受鼓舞。”
原标题: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