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贵州高速
受疫情影响,贵州高速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6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9.16亿元。此外,其负债率也一直处于“70%”的警戒线附近
2019年,仁怀市生产总值1297亿元。同期,身处仁怀的贵州茅台营收889亿元,说茅台“富可敌城”也不为过。作为贵州茅台的控股股东,茅台集团持有贵州茅台58%的股份,持有市值超过1万亿元,当属“不差钱”的公司。而2019年贵州全省的GDP是1.7万亿。
9月16日晚,上交所官网消息,茅台集团也急需用钱:首次发行150亿元的公司债,用以收购贵州高速的股份。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茅台集团、贵州高速都属贵州省国资委全资持有,是当之无愧的兄弟公司。这几年,贵州的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也不是茅台集团第一次“反哺”家乡。
发债
跨界收购贵州高速
9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贵州茅台母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发债项目已获受理。据红星资本局梳理,手持贵州茅台这一现金奶牛58%的股份,茅台集团一向“不差钱”,这也是茅台集团首次发行公司债。
根据招募书,茅台集团此次发债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拟用于对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高速”)股权收购、偿还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需求等。
与募资计划一并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还有茅台集团从未亮相过的财务信息。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茅台集团分别实现营收662.5亿元、869.7亿元、1003.1亿元和528.7亿元;净利润308.6亿元、401.8亿元、471.9亿元和259.3亿元。此外,财报还显示,截至6月底,茅台集团账上还有283.11亿元的货币资金,未受限资金也有212.59亿元。
再来看茅台集团准备收购的标的。招募书介绍,贵州高速是贵州省公路行业的龙头企业,以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主业。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出现严重亏损。上半年,贵州高速实现营业收入78.6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9.16亿元。另外,贵州高速的负债率也一直处于“70%”的警戒线附近。
茅台集团称,这部分股权收购事项已获贵州省政府批复,茅台集团以150亿元的价格,从贵州省国资委手中接手部分股权。具体比例以2019年度审计报告确定。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股权转让之前,贵州高速和茅台集团一样,都是由贵州省国资委全资持有,实属当之无愧的兄弟公司。这次股权收购,也意味着贵州省国资委旗下一家全资公司,将入股另一家全资子公司。
纾困
曾划转570亿元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9月15日晚间,贵州茅台也发布公告,子公司茅台财务公司开展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投资业务,投资总规模不超过其资本总额的70%。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类有价证券投资业务”也就是指国债、公司债等投资。天眼查APP显示,贵州茅台持有茅台财务51%股份,股权穿透后,茅台集团共持有茅台财务65.67%的股份。
红星资本局发现,这条公告一发布就引起了债券市场的热议。多位债券圈人士解读,茅台财务公司的投资将用于购买贵州城投债,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当地城投债的销售压力,帮助贵州化解债务风险。
再回溯到2019年12月,茅台集团还无偿划转市值570亿元的股份给贵州省国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国资运营”)。贵州茅台公告称,茅台集团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持有的本公司5024万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00%)划转至贵州国有资本运营。按当日的收盘价,该部分股权市值569.57亿元。若按今日股价来算,这部分市值已涨至839.27亿元。
资料显示,贵州国资运营由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实控人是贵州省财政厅。公告称,此举是根据贵州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通知要求。也就是说,这次570亿的股权划转,实际上是由贵州省国资委旗下公司,划到了贵州省财政厅旗下公司。
彼时,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告诉红星资本局,无偿划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行为,“无偿划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贵州省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时也是茅台作为地方支柱产业的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观察
支柱企业 多次出手
据财新报道,2019年10月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曾前往上交所举办“贵州省债券市场投资者恳谈会”。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麻绍敏在会上表示,贵州省在上交所公开发行的债券,存在兑付时间集中、兑付区域集中、兑付规模较大的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如期兑付。
债务背景下,茅台集团作为当地支柱性企业,多次出手自然不难理解。实际上,今年3月份继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高卫东,履职前也曾担任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
新华网消息,在9月12日的一场扶贫论坛上,高卫东表示,茅台集团以国企担当,尽心尽力助力脱贫攻坚,“茅台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离不开贵州父老乡亲的支持。茅台集团在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中理应主动融入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