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县百村产业基地 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2)

成都日报 2020-11-02 07:57

【心声·我的对口支援历程】

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挂职甘孜县县委副书记陈家泉:

践行使命担当 唯愿百姓奔康

陈家泉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

驱车前往对口村的路上,暴雨、冰雹不期而至,遇到难走的路段,甚至有碎石落下……这样的场景,不由得让记者心生紧张,但对陈家泉而言,这样的情况不过是家常便饭,2018年,在他来到甘孜县的第一个月,他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甘孜县22个乡镇和39个驻村工作队员所在地,奔波5000余公里。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地探访,一次又一次与贫困村民面对面的交流中,最触动我的是当地老乡对改变贫困命运的期待。”陈家泉说,他也由此找到了当地的“穷根”。带着改变当地面貌的使命感,陈家泉与队员们结合实际,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将抓项目落地见成效,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压舱石”,完善项目“作战图”,优化项目促建责任机制和项目现场服务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

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住房安全保障”“金凤凰异地代培”“妇幼阳光补助工程”“文明新村建设工程”……一件件惠民、利民的项目在甘孜落地,他们也把一个个民生实事办到了甘孜群众的心坎上。

在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陈家泉也深知,扶贫工作绝不是昙花一现的“输血”式扶贫,唯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才是根本。为此,打造甘孜县百村产业基地成为他工作的重点。在基地筹建的过程中,陈家泉每天走项目、看进度、听汇报、请招商、广宣传,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倾心打造甘孜县百村产业基地宣传片,并在成都成功举办甘孜县百村产业基地推介会……

终于,2019年9月,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旅游业态的甘孜县百村产业基地开城运营,有效解决了128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困局,助推3000多户贫困家庭致富奔康。

“回顾近三年来的扶贫工作,看着当地老乡们过上好日子,看着扶贫项目顺利落地开花,看着甘孜脱贫攻坚战一步步走向胜利,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谈起对口支援工作的感受,陈家泉如是说。而甘孜县的山山水水也见证,他为这片热土挥洒的汗水,正在浇灌出甘孜县致富奔康的丰硕果实。

【对口支援·实事说话】

甘孜县与龙泉驿区的兄弟情谊已有整整二十年了。早在2000年,龙泉驿区就派出首批教师对口支援甘孜县教育事业;2007年,龙泉驿区选派首批医卫人员赴甘孜县支医;2008年,龙泉驿区选派首批党政干部挂职甘孜县开展工作。如今,甘孜县与龙泉驿区情谊更加浓烈,互动更加紧密。

龙泉驿区坚持把对口支援甘孜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机制建设为核心、以民生事业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智力援助为支撑、以全域结对为保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33亿元、争取社会资金3.4亿元,援建项目160个,选派对口支援干部人才500余人,交流、培训甘孜县本地干部和技术人才1万余人,全力推进对口援助工作落地落实,为甘孜县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00年到2019年,甘孜县地区生产总值从7716万元跃升至119800万元,财政收入从274万元跃升到7437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684元跃升到12461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64%,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促进甘孜县128个贫困村退出,3265户、15269人脱贫。

2017年、2018年,龙泉驿区连续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0月,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也是全省45个对口支援工作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记者手记】

一张张笑脸

就是一面面锦旗

在甘孜县采访的几天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便是受访对象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他们中,有的在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帮助下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有的在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住上条件更好的住房;有的通过龙泉驿金凤凰工程获得更好的教育;有些在对口支援的集体牧场里拿到了分红……

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不能流利地用汉语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无一例外的,提及当下的生活,他们都会扬起或害羞、或灿烂的笑脸。

在记者看来,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既代表着他们心底的幸福,也代表着他们对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的认可。这样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同时也是他们送给龙泉驿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一面面锦旗。

本报记者 孟骅 白洋 摄影 吕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