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献出“金点子” 田间孕育“好苗子”

2022-03-14 07:46  来源: 成都日报

开栏语

随着天气回暖,小麦返青,油菜开花,又到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为了不误农时,一位位农业专家走出科研院所、办公大楼,下沉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助力春耕生产,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选派,实行行业技术顾问制度,倡导农业顾问到一线、到地里解决科技问题。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立足先进科技的专家顾问到田间实施科技助农,能更加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农业顾问到田间”栏目,用我们的笔触、镜头记录农业顾问献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天府农博园里的彩色油菜花

▲天府农博园里的彩色油菜花

早春3月,天府农博园的油菜花开了,乘坐观光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里,满目金黄从身边掠过,远处还有一片片粉红、紫红的油菜田,这是天府农博园今年引种的彩色油菜,非常漂亮。

作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展示窗口,天府农博园既种植了优秀的“川种”,也引种了许多国内外的优秀品种。为了这些农作物在天府农博园长势更好,曾任教南京农业大学的柯建国教授专门来到天府农博园,扑下身子指导油菜花大田种植。

“现在是春耕的关键时期,我们会随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农作物缺什么就补什么。同时在大田片区进行持续的土壤改良,精耕细作,争取让各种农作物都取得好收成。”柯建国说。

▲柯建国(左)正和助手一起查看油菜长势

▲柯建国(左)正和助手一起查看油菜长势

油菜补硼锌 小麦补磷钾

按需定制 农作物吃上“增产套餐”

眼下正值油菜花开放,柯建国每天都和助手一起查看油菜花的性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天府农博园大田仅油菜种植面积就有1000多亩,柯教授经常自己开着种植巡视车满园转,到处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助手巴雄军说。

远处,一架无人机在大田上空飞来飞去。记者一行人走近一看,无人机操作员杨平正在熟练地操作,无人机进退自如,按指令路线进行喷洒水雾。

柯建国告诉记者,此刻在小麦田上空喷洒的是补充磷、钾的液体和生物刺激素,可以促进增产,“这是我们总结的小麦和水稻这类禾谷类作物的一个增产套餐。”

对于农作物,农业技术团队会根据专业知识来判断它们缺什么。“油菜缺硼的话,花的柱头就会长得不饱满,颜色也不正常,如果不管它,最后就会只开花不结果。缺锌的话,表现会更明显,就是得小叶病,叶子小导致光合作用不强,植株长不大。”柯建国一边查看地里作物的生长情况一边对记者说。

在油菜开花前,通过无人机喷洒已经为油菜补过两次硼和锌。目前开花的时节,也随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补充养分。巴雄军介绍说,这种农业技术叫“根外施肥”,植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不仅可以从根部吸收,也可以通过茎叶吸收。通过根外施肥,补充养料更直接更方便。

“这片地种的是新品种油菜——川油83,它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JA129×JR11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2021年才通过四川省审定,我们就迅速地进行了展示和示范。”柯建国介绍。

而在这1000多亩油菜里,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高油酸油菜。油酸被营养学界称为“安全脂肪酸”,通常橄榄油的油酸含量在60%,而这片高油酸油菜的油酸含量在70%以上,产出的油更健康。

“这种高油酸的油菜是从江西省引进的,它的商业价值很高,我们照顾得更精细一些。”柯建国说,天府农博园也是个试验田,通过引进、筛选国内外适合四川推广的超优质品种、高产高抗品种、特质作物种类,已经初步筛选出可以推广的优良品种达300多个。

▲负责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系统

▲负责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系统

水肥一体灌溉 改良碱性土壤

对症修复 农作物吸收养分长势良好

一方面是通过观察作物的长势,依靠专业能力做基本的“诊断”;另一方面,农业技术团队还会定期将土壤采样,送到省农科院等专业机构进行检验,以做到心中有数。

据介绍,最初的检验结果显示,天府农博园大田片区由于是羊马河河滩地,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差,且PH值达到7.5-8.2,地下水PH值也高达7.6,碱性程度高。这样的土壤如果要种植农作物,需要长期的土壤改良。

“碱性条件下磷、铁、锰固结,作物难于吸收,正常生长发育受限。”柯建国说,“比方说铁元素,并不是土壤里没有铁,而是土壤里的铁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植物无法吸收。”“尤其是去年种的旱稻,对缺铁特别敏感。”柯建国说,植物和人一样,如果缺铁,人会贫血,而植物也会“黄化”,植株干枯瘦弱。通过专业机构检验土质,找到“病因”之后,团队便针对土壤采取了一系列改良行动。

在柯建国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天府农博园里的博士工作站。小院里除了办公场地,还有一个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站。柯建国团队做土壤改良的“源头”,就在灌溉站里。

走进灌溉站,可以看到一整套抽水、蓄水的系统,屋子一侧有一个水泥砌成的方形池子。“我们就在这个池子里,将硫酸亚铁、柠檬酸等酸性化合物溶解后,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灌溉到田里。”柯建国介绍,通过这些酸性化合物去中和部分碱性,使得土壤里的三价铁部分还原成二价铁,使得植物能够吸收。在植物生长高峰期,团队还会采取用无人机喷洒“螯合铁”的方式,通过“根外施肥”为作物补铁。

土壤改良是个长期过程。针对农博园大田土壤的情况,专家团队还通过增加有机质的方式,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通过一段时间的对症修复,较好地解决了土壤肥力障碍和作物生长障碍问题。”柯建国表示,目前油菜和小麦等作物长势良好,确保了田间农博和大地景观的效果。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原标题:专家献出“金点子” 田间孕育“好苗子”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