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里古镇的白马河边,来自雅安高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小菲创作两天的水彩画已近尾声,纸上画里,青瓦民居,流水小桥,绿树成荫。“就叫‘雅安—春天的故事’吧。”画布右下角,小菲给这幅画题了这个名。
春天的故事从小菲的画里延伸出来,成为灾区奋进振兴的生动写照。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聚居点,山环水抱,雅致的仿古木楼美得像画;芦山产业集中区,回乡就业村民正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雕刻精美的装饰产品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作为 “以地方为主”重建体制的首个试验田,雅安正谱写灾后振兴的春天故事。
规划引领科学精神贯穿始终
芦山县龙门乡,当年的震中。
4月9日,白伙新村聚居点上,50岁的高在芬打扫着自家一楼卫生。“这几天就去进水果,我的水果店要赶在20号开张。”她家房子靠路一边的墙上,已经钉上了水果店牌子。“从开始建房子就有规划,把我们以后的路子都想好了。”高在芬说,这样的重建实在长久。
依托旅游村落打造,在白伙新村聚居点,像高在芬一样,很多农户搬进新家同时,家庭就有了产业支撑,张兰坪家开了茶楼,白世强家经营超市,邓主文家的邓氏牛杂火锅店开张三个多月,每月毛收入已超三万元。
一个聚居点,把“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的建设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规划引领,科学重建的现实写照。
“灾区的重建,住房建设规划和其他各项规划同步,真正体现了统筹发展的理念。”雅安市委副书记、雅安市重建办主任青理东说。
在重建中贯穿科学精神,为灾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决定,要整体谋划灾区重建和发展,把恢复重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结构转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两年过去,蓝图落地,灾区新生。走进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如果不是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介绍,看不出这里曾是地质灾害发生点。“冷木沟的治理,不走因灾治灾应急治理的简单路子,而是统筹灾害防治、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既是灾害防治点,也是科普园区。”汪宇说,科学理念引领,这个芦山地震灾区最大的地灾隐患点,焕然新生。
民生为本筑牢产业根基
4月9日,记者来到芦山产业集中区,琪雅服装公司机缝2组的流水线上,龙门乡王家村的骆承丽正在忙碌。去年,她结束了8年的沿海打工生涯,回到家乡。“现在我们家门口就有企业,包吃住,周日还能休息,比在沿海好多了。”骆承丽算账,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这个性价比高于沿海的5000元工资。
琪雅服装是灾后重建当地引进的新项目,目前有3条生产线投产,解决了当地200多人就业,后续工程完工后,可解决1200人就业。“整个芦山产业集中区已解决5000人就业,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扩大到3万人。”芦山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高绪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产业发展是就业的前提。灾后恢复重建,雅安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特色农林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条产业发展原则:充分尊重民意。
“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说了算”,这是灾区干部们最常说的一句话。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让灾区群众尽可能地参与到决策的每一个环节,更多视角谋划、更多层次倾听、更广范围征集,坚持广开言路,让规划和重建的过程成为倾听民声、集思广益的过程。
石棉县新棉镇安靖村三组的郑树林,重建前仅靠一亩多地维持生计,如今,新居建成,他开了“香村鱼”饭店。“房子怎么建,我们的意见得到了尊重,产业咋发展,我们的想法进了政府的产业规划。”灾后重建以来,郑树林参加了很多坝坝会,“连规划设计团队都到家门口征求我们意见。”
数据点击
截至 2015年 4月20日,雅安地震灾区204个产业重建项目完工109个、完工率53.4%,累计完成投资45.5亿元、投资完成率54.3%
全市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150个,估算总投资1097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69个,已建成投产项目9个。(记者 张立东 罗之飏)
原标题:百姓的想法进了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