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的荣誉是莫大的,我会用行动践行自己当初的誓言,用心服务好每一位群众。”
自从在成都卫校毕业后,王启蓉就当上了一名普通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19年。她常说,虽然城里生活条件好,但是家乡更需要她。19年间,王启蓉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较量,抢救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这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医生、一个劳模和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与崇高。
借来的100元办起卫生站
大约在20年前,王启蓉的家乡白岩村的医疗条件还是“简单粗暴”的:打针前不做皮试,甚至有些愚昧的村民会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请人来驱邪。王启蓉说,正是因为这样,她有了自己开个诊所的想法。
1996年,在村委的帮助下,村小学给王启蓉空出了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仅凭着从亲戚处借来的100元钱,一个没有招牌、只有王启蓉一名医生的“卫生站”就算建起来了。王启蓉将那张100元换成了零钱,留下2元坐车,剩下的98元在镇医院买了一些基础药品。通过村民口口相传,王启蓉的小诊疗室里的病人渐渐多了起来,而每次有了一些收入,王启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添置药品。王启蓉在房子中间拉了一个帘子,前面是看病区,后面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就这样,诊所也成了她的家。2003年,县卫生局拨钱为王启蓉建了三间房,作为乡村的卫生站,有一些病人看病后还需在卫生站住段时间,王启蓉也负责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有时感觉很辛苦,每天给十多二十个人看病,有时希望能有个帮手,但很少有人愿意来。”
20年坚守不变的梦想
“我们了解她,王启蓉还在读书的时候就立志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她说过要用所学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白岩村的村民说道,十几年来,白岩村的老人们都已经习惯在早饭后或是午饭后就溜达到卫生站免费量量血压。“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生病了也没有人在身边照顾,王启蓉让他们住在自己家里,不但管吃管住,还给病人洗衣服、擦身,从不收病人一分钱。”
时光荏苒,王启蓉已经一个人在乡村卫生站干了十多年,从年轻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如今,王启蓉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能够尽快通上网络,让自己能够继续在网上充电。“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换回更多人的生命。”多年的坚守打动了乡亲们,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扶持。目前金堂县已启动高山移民工程,王启蓉将和其他6000多名村民一起搬出大山,在镇上的安置房定居,新的卫生站也将达到300多平方米,王启蓉说,现在自己的梦想就是在搬进新的卫生站后能有两三个医生,并希望在这儿看病的人都能享受报账。而随着高山移民工程的实施,王启蓉的梦想也即将实现。
向丽 郑颖 本报记者 侯初初
人物简介
王启蓉,40岁,中共党员。现为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卫生站医生。
2007年12月,王启蓉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7年12月被成都日报授予“2007榜样的力量”光荣称号;2008年2月,被金堂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三届“我为金堂添风采”突出贡献奖;2007年7月,被中共金堂县五凤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成都市劳动模范。
原标题:扎根乡村20年 最美医生用行动诠释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