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会议认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利于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对推动国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会议确定,有关部门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抓紧拿出具体方案,一是对国内消费者需求大的部分国外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降税商品范围。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三是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四是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严格落实进境物品依法主动申报纳税要求。制定支持跨境电商进口的检验检疫政策,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五是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规范市场秩序,严打假冒伪劣,促进优胜劣汰。让消费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购物。
解读 “抢马桶盖现象将成为历史”
“提出明确的时间表,意味着国家的外贸政策正在告别过去的‘奖出限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指出,近期以来政策制定者和业界都在讨论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进口政策问题,而是否对跨境电商加税便是其中最敏感的话题。他认为,会议无疑为热衷“海淘”的消费者吃了定心丸,“总理等于是明确了鼓励进口的倾向”。
所谓“奖出限入”,即在外贸发展过程中鼓励企业出口,同时对进口予以一定程度的约束。
“实际上前些年已经在提告别‘奖出限入’了,但习惯性做法还是担心进口冲击国内产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中国已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不应仅算“挣多少钱、买多少东西”的简单算术题,而要“算大账”,“我们真正在乎的应该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交换所获得的红利”。
民众之所以热衷赴海外购物,抑或托人代购,主要便是关税等因素造成的进口商品售价比原产地价格高出一大截。
“未来,随着进口扩大、价格降低,公民赴海外抢购奶粉、马桶盖的现象将成为历史。”王健分析,官方采取降低关税等切实有效的举措,将有助于真正让有需求的民众更加便捷地买到物美价廉的海外消费品,“相当于给老百姓涨工资、提高福利”。
除了让消费者能就近舒心、便捷购物的直接效应,本次常务会议出台的相关政策还将有助于使得屡遭诟病“打擦边球”的海外代购行为“阳光化”。
大气污染防治
成品油质量升级提前
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适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是改善环境、治理雾霾等污染、促进绿色发展、增添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消费需求。
原标题:6月底前进口日用品试点降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