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武侯方式:开放公共资源 社区服务社会化

2015-05-11 07:4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如何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如何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型?日前,武侯区关于社区治理改革引起高度关注。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黉门街社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以及簇桥街道锦城社区,深入调查社区治理的“武侯方式”。记者调查发现,社区治理“武侯方式”主要围绕政社分离改革制度化、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等方面集中展开,这些举措实现了社区治理模式从“政社合一”向“政社分离”转型,社区服务主体从“单一管理”向“共同治理”转型,社区服务从实现“买岗位”向“买服务”转型。如今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同治理,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改革制度化

从“政社合一”

向“政社分离”转型

3月底,武侯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社区两委职责依法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通知》,明确了“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界限,明晰了政府与社区权责的边界。

“为了实现社区自治的‘归位’,我区梳理了《社区党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三份清单,明确了社区的职责,厘清了政社边界,促进了政社分离。”武侯区民政局局长杨海平告诉记者,在深化政社确权勘界的同时,还实现了政府管理“归位”,出台了《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准入社区管理办法》,各街道、各区级部门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社区予以办理,明确对于未列入清单的事项,社区也有权拒绝;区级各部门凡有新增需进入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须严格执行行政事务社区准入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实现规范下沉,从而构建起政社之间“亮权—行权—问权—制权”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主体多元化

实现“单一管理”

向“共同治理”转型

武侯区在引进专业品牌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上,还实施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和专业社工人才培育计划,与此同时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人才搭建了社会化服务平台。

为了弥补本土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专业化不足等问题,武侯区还积极引入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目前,已从上海等地引进了10家品牌社会组织,他们与本土社区社会组织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有效地引领和带动了本土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簇桥街道锦城社区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社区成立初期就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打造了参与式治理的市民服务中心——“邻里驿站”,并交给国内知名的社会组织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进行托管运营,为辖区居民提供自助和互助服务、公益服务等项目。

服务社会化

实现“买岗位”

向“买服务”转型

武侯区实施政社分离改革制度化确立了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地位,培育和引进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确保了“单一管理”向“共同治理”的迈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的全面推进为社区治理搭建了平台,将最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联动”。武侯区还制定了《区级部门下沉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目录》《关于社区平台购买社会服务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试行)》等系列改革配套政策,对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与流程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完善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评估机制,增强了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将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武侯区实施社区服务社会化,将为青少年服务、救助帮困、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资源向各类社会主体开放,对外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达315个,仅2014年参与承接武侯区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多达110余家,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达4500余万元,用于购买下沉社区政务服务项目的资金达3085万元。

今年,武侯区进一步拓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用于购买服务资金将达5200余万元,其中用于购买下沉社区政务服务项目的资金将达3700余万元。据杨海平介绍,通过建立社会化参与平台,将以往被社区“两委”、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垄断的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广泛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初步形成政府购买引导、社会多元参与、专业组织服务的社区服务供给新格局。彭文春 本报记者 张渝 

原标题:武侯方式:开放公共资源 社区服务社会化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