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痛心,不文明行车陋习延续并且升级”
29年过去了,武汉也早已从自行车时代迈入汽车时代。
谢昭良说,汽车时代的不文明开车行为更令人头疼,因为汽车事故造成的伤害远非自行车可比。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之所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点,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家对不文明开车行为有多痛恶!“很痛心,不文明行车陋习延续,从自行车升级至汽车,矛盾甚至更为突出”。
谢昭良讲述了前不久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几天前,他走在一个没有设置红绿灯的小路口,后面一辆小车驶来,虽然减速了,可不停地鸣着喇叭催他让道。“这种时候,一辆车就不能让一位老人先行吗?”
谢昭良事后仍有些不解:与29年前相比,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道路变宽了,交通设置也更加完善,交通法规也明令禁止不文明行车,但今天开车的一代,身上依然延续着骑车一代的陋习!
“硬件在不断完善,我们的软件呢,还停留在29年前的水平吗?”谢昭良再次发问。
“很期待,29年前的问号能被拉直”
还有一个问题让谢昭良更加不解:很多人明明也是违法行车的受害人,但自己开车时却又会转化成违法行车人。
谢昭良说,他的女儿定居美国,他因此每年有一两月时间去美国探亲。“在那里,很难看到乱变道、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车辆、行人各行其道,‘车让人’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可以说,那里真正做到了人车和谐相处”。
“为什么?”谢昭良自问自答,“人家头脑中有规则意识,有法律意识。我们在这上面还欠缺太多。”
令谢昭良愤慨的是,部分开车人不仅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更是肆意践踏法律法规,比如说“闯红灯”,3岁的小孩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你说一个成年人还不懂这个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但有人他偏偏就敢硬闯,完全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
“解决目前的不文明行车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守法意识,司机的守法意识,行人的守法意识。”谢昭良说,期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全社会能将自己29年前的问号拉直!
刘立民:
那堂“文明课”始终没真正补上
昨日,记者通过视频连线,采访远在德国的老记者、长江日报原副总编辑刘立民。
30多年媒体人的职业习惯,即便是在异国他乡,刘立民也时刻关注着国内的热点新闻,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让他陷入深思:社会、经济发展了29年,路上的人们那堂“文明课”始终没有真正补上。
交通工具变了,人们不文明的习惯没有变
“最近发生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透视了当前国内行车残酷的现状。”视频中,刘立民的表情十分凝重,“驾车不文明行为形成习惯,随时可能诱发各类事件。”
“道路是公共的社会资源,行驶途中,需要大家的相互理解和礼让。29年前,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道路上的矛盾、冲突的主角自然是自行车,而如今,汽车成为道路交通的主角,主角升级了,当年的矛盾和冲突却仍然存在。”刘立民谈起这些神情有些黯然。
29年前,作为公安交通战线的记者,刘立民一直关注着因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大多数情况都是小事故,但双方‘斗狠’,导致一些小事故变成大矛盾”。
“当年的状况和现在情景是不是很类似?现在的城市交通中,交通事故大多是些小擦碰引起,抢道、加塞、别车,这些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催生‘路怒族’,于是争执、斗狠,发生冲突。”刘立民感慨,时代变了,交通工具变了,但人们不文明的习惯没有变。
司空见惯的“不文明”,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
当年不文明的骑车现象非常普遍,刘立民在路口采访时,不到20分钟就目睹了七八起违章。“这些不文明的骑车的习惯,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刘立民说,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尽管骑车的不文明单个看来是小问题,都聚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大问题。
“这个层次的问题,作为骑车人,我们都深有感触,却未曾深探”。
因此,当年的报道将“自行车的不文明现象”这个看似平常的选题,“孵化”成有一定深度的思想。通过数据展开现象,事例凸显典型,分析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途径。
当时,交管部门了解到报道意图,大力支持配合,“采访一路绿灯,数据和事实从非机动车管理、路面管理,事故调处、交通科研等七八个单位顺利收集”。
刘立民和同事咀嚼这些材料,剖析个中缘由,感到解决“行路难”“交通乱”的问题,固然需要有物质条件做基础,包括管理措施,但更与骑车人的行为方式、法律意识以及道德修养有关系。
29年前的“不文明”,能否在我们这一代终止
“自行车王国”正在驶入汽车时代,面对可能出现的新困惑,我们有准备了吗?
刘立民回忆,“当时专门有个段落讲的是‘切记文明骑车ABC’,那说的是最基本的素质,是针对当时骑自行车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现在放在开车族身上,同样适用。”
针对有人认为这一代人改不掉那些坏习惯了,只能指望下一代能更有素质。刘立民称其是“完全不成立的借口”。“如果我们不作出改变,不给下一代做出表率,他们就会继承我们的不文明习惯,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就会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已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刘立民说,很多中国人在国外能摒弃那些不文明的习惯,为什么回国后又将那些坏习惯捡起来了?因为觉得大家都那样,我一个人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如果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这个社会才能成为那个最好的。
“改变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刘立民说,唯其如此,强大的“不文明”基因才会有终止的希望。
(记者魏娜 李亦中)
原标题:同志,您能做到文明行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