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本报一篇报道《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带来一场全社会对文明骑自行车的大讨论。当年报道的两位记者如今均已退休,但日前发生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却引发两位老记者的新追问。
5月3日下午,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附近,一女司机接连违规变道别车、触怒另一辆车上的男车主,男车主下车后暴打女司机。由看似平常的不文明驾车行为演变为恶性事件,迅即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一位远在德国的老记者从头到尾关注着国内这一事件——关注事件真相,关注媒体评论,甚至关注着网民的声音。
这位老记者是本报原副总编辑刘立民,1986年12月16日,他与同事谢昭良合作采写了《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了当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1986年,武汉自行车数量有142万辆,机动车数量仅为5.5万辆,自行车剧增,加剧着城市“行路难”的矛盾,当时的交管部门称,“交通乱”主要表现在“自行车乱”。
如今,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90万辆以上,并以每月2.5万辆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有2462名司机因为严重交通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015人被行政拘留。除了城市建设带来的道路问题外,不文明驾车行为同样加剧了“行路难”的矛盾。
1986年,自行车是人们主要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的人常常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路上常常看到因为擦碰,骑车者之间互不相让的场景。
如今,“互不相让”的场面仍在天天上演,只不过主角从自行车换成了汽车。
昨日,记者连线谢昭良和刘立民,话及文明行车,两位客居他乡的老记者谈锋甚健,却又都疑问重重:社会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城市道路变了,出行工具变了,人们的文明素质为什么似乎仍在原地踏步?
也许,眼下还需要有人大声追问:同志,您能做到文明行车吗?——两位老记者不约而同地这样说。
谢昭良:
期待29年前的问号能被拉直
“交通违法乱象,折射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缺乏法律意识。”昨日,本报老记者、佛山日报原总编辑谢昭良,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开宗明义,他期待有一天自己29年前关于文明骑车的问号能被社会拉直。
“很可惜,当年的整治收效甚微”
谈及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谢昭良老人绕不开29年前他与本报另一名记者刘立民的共同发问。29年前,全国上下掀起精神文明建设高潮,目睹武汉光怪陆离的不文明行车行为后,两位记者共同发问:“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
“报道发出后,引起全社会关注。”谢昭良回忆说,市交管部门负责人称赞这篇报道比他们发通告更有效;一些城区交通队,把这篇通讯作为中小学生寒假交通安全教育的教材。公安交管部门随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整治不文明骑车行为。
谢昭良坦言,采写这篇报道的初衷,就是为了借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这股东风,切切实实解决武汉自行车骑行乱象。“很可惜,当年的整治收效甚微。尽管交管部门采取了措施整治,骑车乱象一时得到遏制,但远未从根本上解决”。
谢昭良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交管部门管理肯定不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要求提升个人的素质修养、增强个人的法制观念等。“这绝非一日之功”。
原标题:同志,您能做到文明行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