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在金山管理站。
记都江堰管理局人民渠第二管理处金山管理站彭家坝工段长胡琼
四川,千河之省,因水而兴。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存在,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岁月穿透千年,如今,在都江堰管理局灌溉区的深山里,“铁娘子”胡琼成了守护一方生命源泉的人。
9.5公里渠道、一座库容350万方的水库、2处泄洪闸、29个分水洞、6个提灌站、24座跨渠桥梁、沿干渠4个村的农业用水……这里是都江堰人民渠抗旱供水的关键点位之一,而管理这个片区的仅有胡琼一个人。
10年前,胡琼就是都江堰管理局人民渠第二管理处金山管理站彭家坝工段长,当年她只有28岁。一顶草帽、一件救生衣、一副大大的黄色塑胶手套、一根清除桥墩杂草的长竹竿……成为她所有的日常装备。每天外出巡查,特别是下暴雨,深夜也要开闸泄洪,保证疏水安全。
“管理渠道的基层工作,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关键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胡琼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她就开始子承父业从事水利行业。15年过去了,她的整个青春都以渠道、桥墩、泄洪闸为伴。“只要身体能动,我就会在巡渠的路上。”
艰辛独自泄洪 暴雨深夜险些丧生
每年的汛期是胡琼最忙的时候。她还清楚地记得2009年的一个暴雨夜,她接到泄洪指令。在开启了彭家坝泄洪闸后,持续的暴雨让水位仍在不断上涨,这时必须再开启另一个4公里外的范家庵泄洪闸。当时已经是深夜2点多,只有胡琼一人值班,她思考了一会,便独立骑上摩托车,迎着暴雨一个人去了现场。“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天黑大雨,如果当时不小心脚一滑,就被洪水冲走了。”
危险还不止这些。金山管理站规定,为便于及时发现分水洞问题,分水洞周围一米以内不能有草。因此她经常在草丛中举着带有镰刀的工具除草。在一次工程抢险时,她和几名工作人员惊动了马蜂窝,被马蜂团团围住,几乎命悬一线。
彭家坝有相当部分渠道是填方渠道,曾多次出现分水洞周围沉陷、坍塌等险情。按照金山管理站的规定,每周要开展一次桥墩除草,保证水流畅通;在春灌高峰期,为了更好地向下游交水,彭家坝沿干渠4个村29个分水洞,只能同时开两个分水洞。为了完成任务,胡琼有时候一天要跑七八趟渠道。
这9.5公里的渠道,她平时骑着摩托车巡渠,来回一程需要1个多小时。在2009年前,这条路还没有修成水泥路,她只能穿着长筒靴艰难地在泥路上步行,一趟就需要一天时间。
温情以渠为家 护水“全家总动员”
2012年,金山管理站决定让胡琼一个人管理彭家坝工段。她便举家搬到工段里的办公楼里居住,一家人便可以时时刻刻守着渠道。从此,一个人的彭家坝工段变成了一家人的工段。她动员丈夫帮助她调闸放水,防汛期间,彭家坝调闸泄洪非常频繁。她的父亲也会帮助她巡视渠道。
汛期暴雨,是渠道容易发生险情的时候。特别是夜间暴雨,时刻观察水位,开泄洪闸泄洪是常有的事情。2012年前,为了安全,她会和同事一起出去巡查。现在这个任务就转交给了她的丈夫。汛期下雨她基本上通宵不睡觉,都是她丈夫陪同。如今她丈夫也成了一个专业护渠人员。
“这份工作虽然累,但能天天与父母、爱人在一起,也很值得。”胡琼告诉记者,与其他职工相比,有险情不论昼夜都得出发,可能少了一些休息时间。但她在自己家乡陪伴父母、爱人和孩子,同时还能为群众做贡献,也是一种幸福。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秋凤
原标题:深山里的“铁娘子”暴雨夜独自骑行泄洪